瑞銀華寶在○三年曾在一份報告中推算,假定○二年內地遊客增長五成,隨後每年增一成五,按每人在港花三千元計,到○五年香港市場的人民幣規模會達到一千五百七十億元,如果遊客全數把六千元在香港花光,則○五年香港市場的人民幣規模更會達到三千一百三十億元。但是,據金管局昨天提供的數字,目前在港的人民幣存款僅六百多億元,如果計入在港發債的金額,則會達九百二十億元,跟三千多億元的規模相差甚遠,跟離岸中心更有相當一段距離。
社評說,歷史上離岸市場主要是針對貨幣發行國利率管制、逃避資本賬規限而形成,換言之,離岸市場對貨幣發行國會形成一定衝擊,內地學者曾經指出,人民幣離岸市場的興起可能令貨幣投機者在人民幣離岸市場積累人民幣頭寸,然後在相關市場衝擊人民幣滙率;也許是為了築起防火牆,金管局表明在港發行的人民幣債券涉及的人民幣將停留在港,不會回流入內地,以避免對內地人民幣市場造成干擾。
但是,人民幣離岸業務對內地有積極的一面;目前中國金融市場化改革的其中一個障礙,是無法在一個市場化基礎上形成利率指標,如果在香港建立人民幣離岸市場,就可以為內地的外滙市場調節提供參考,日後如果香港可以建立人民幣離岸市場,就如倫敦的同業市場利率(LIBOR)一樣,形成一個完全市場化的人民幣利率指標(利率市場化)。
倫敦現在擁有全球最活躍的美元離岸交易(每天成交量約四千五百至五千億美元),倫敦的美元交易量較美國本土還要高,金融市場上使用的美元利率“指導性”指標仍是倫敦的離岸市場美元LIBOR利率。香港乘着內地人民幣仍未開放的時機,大有機會效法倫敦建立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市場,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也是內地城市無法取代香港的一着,香港應好好把握這個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