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專家:一次試驗不能說明中國反導能力強於美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06 11:44:18  


資料圖:解放軍二炮部隊列裝的東風-21C新型中遠程地地常規導彈方隊接受檢閱。
  中評社北京2月6日電/美國剛進行的陸基中段導彈攔截試驗失敗,而中國在1月11日的此類試驗獲得成功,國內多家軍事論壇上都有網民討論,說中國至少在中段攔截導彈技術方面已超過了美國。這顯然言過其實,因為導彈攔截尤其是在中段攔截,技術難度很大。據美國導彈防禦局的資料,美國自1999年開始此類試驗,15次中成功8次,成功率僅為53%。美軍專家把這種攔截比喻為“用步槍發射子彈擊落高速飛來的另一發子彈”。美國導彈防禦局局長奧賴利也說:“我們要讓攔截彈在北太平洋上空,與時速超過2.7萬公里的來襲導彈迎頭相撞,而不是從一側撞擊,這顯然增加了很大難度。”而據公開報道,中國僅進行一次這樣的攔截試驗,所以不能拿我們的成功結果跟別國的一次失敗經歷對比,就得出我們能力已經勝出的結論。

  解放軍某部一位要求匿名的專家對《青年參考》報說,彈道導彈攔截分為3段,即初段(導彈準備發射及點火升空階段)、中段(導彈在大氣層外飛行階段)和末段(再入大氣層向目標攻擊階段),這3個階段的攔截各有優缺點。在初段,可用飛機或導彈打擊對方發射陣地,技術難度低但政治風險大,因為這是直接襲擊對方國土會構成侵略,而且在這時很容易誤判導彈襲擊目標而倉促開打;在中段,導彈在大氣層外飛行的速度和角度穩定,容易判明攻擊目標,但距地面太遠,要求攔截導彈的動力強勁並能準確撞擊來襲導彈並摧毀;在末段,由於高度下降對攔截彈的動力要求低,但即便攔截成功也會給本國帶來很大損害,因為來襲導彈被摧毀的碎片會落到本國領土,如果帶有核生化彈頭的話,損害會更大。

  該專家還說,同樣是中段攔截,技術參數和試驗要求不同,會直接影響結果。比如,只要距離地面120公里以上就可以稱為外層空間,但距地面越遠則攔截難度越大。由於中美兩國都沒有公布具體的攔截高度,很難判定在這方面誰勝誰劣。但根據常識,如果A國成功摧毀距地面120公里處飛行的導彈,B國在距地面500公里處的攔截失敗,並不能得出A國的反導實力強於B國的結論。另外,作為一次攔截試驗,是否預先告知攔截方有關靶彈的具體發射時間及軌道參數,也直接影響成敗。據美國媒體此前報道,最初幾次反導試驗都是預先告知靶彈的相關參數,讓攔截彈有的放矢,從而獲得成功;但隨後進入“盲打”程序,即類似實戰那樣,攔截方事先得不到靶彈信息,完全借助己方預警系統監控,則立刻有三連敗。客觀地說,我國反導系統在準確判定導彈發射時間和地點以及跟蹤導彈飛行方面,與美國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

  中國軍事專家戴旭對《青年參考》報說,美國的陸基中段反導系統已處於作戰部署階段,此次測試主要是檢驗系統的可靠性。作為一個涉及方面很廣的反導系統來說,出現一次測試失敗是難免的,而中國的同類系統還處在試驗階段。因此,僅就近日中國試驗成功而美國失敗,就得出中國在中段反導攔截能力強於美國的結論,是“很荒謬的”。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