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學者:中國與西方將進入“溫戰”時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1-14 14:30:27  


  中評社香港1月14日電/旅澳學者,原就職於上海社會科學院的孔保羅今天在聯合早報表文章說,近些年來中國有部分知識分子聲稱,中國與美國之間可以形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應該承認,這是有原因的,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不過從實際上來看,中國與美國之間根本不可能建立所謂的“戰略合作關係”,而且中國與西方(包括日本等在內)將會進入一個既不同於熱戰,又不同於冷戰的“溫戰”時期。

  不可否認,近些年來西方社會對中國的政治態度是軟化了。應該承認,這種軟化是中國對西方的經濟讓步造成的。二次大戰之後,西方經濟的發展逐步滯緩。西方經濟學家認為,只有進一步開拓市場,才可以突破西方社會經濟的發展困境。而中國大陸還是一片極其巨大的、尚未開墾的處女地。在這種情況下,西方不可能不著眼於中國大陸——自然而然地要求中國在政治上有所變革,為西方開放市場。中國大陸從1978年開始對外開放,而在1989年之後,這種開放更是達到了一個空前的水平。西方社會對中國的政治態度的軟化就是在這種條件下產生的。

  中國市場開放是西方軟化的前提

  因此,我們完全可以這樣說,西方對中國政治態度的軟化,實際上是中國對西方經濟讓步造成的結果,而不是中國經濟的“強大”造成的。現在有些人認為中國經濟強大才造成了西方對中國政治態度的軟化,其實並非如此,如果沒有經濟上的讓步,即使中國經濟再強大,西方的態度也不會變化。這還可以從西方與前蘇聯的關係上得到證明:難道當時的蘇聯及其盟國在經濟上還不夠強大嗎?而西方是不是對蘇聯讓步了呢?——“冷戰”就是一個最好的解釋。

  必須看到,西方對中國的態度將趨於強硬,有些人所期待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只是自欺欺人的一廂情願而已。原因有三:第一,西方經濟發展問題只可能因中國大陸開放市場而得到暫時性的和局部性的解決,根本不可能得到永久性和整體性解決。因為造成西方經濟發展滯緩的根本原因,是西方社會保障的救濟模式造成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大鍋飯”,嚴重地窒息了經濟的發展。這一社會保障模式不改變,西方經濟發展不可能恢復。事實也正是如此,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後,雖然西方已經進入中國市場,可是西方經濟並沒有,也根本不可能因中國開放市場而在整體上得到增長,西方國家經濟發展滯緩問題實際上依然如故。

  在這種情況下,西方必定會要求中國進一步開放市場。而這種市場的開放必定會涉及到中國社會當前的政治利益與經濟利益格局。換言之,在目前的框架下,中國在經濟上除了在某些情況下有些大手筆的購買行為之外(最多也不過是區區數百億美元而已),再進一步向西方全面讓步的餘地並不大,因此中國再讓步的過程是非常艱難的(例如金融、教育、出版、保險、電信、電力、知識產權保護等各個方面真正的全面市場開放)。可以預言的是:它最終不可避免將演化為西方社會對中國的政治強硬要求——要求中國對政治進行改革,而人權則是這種改革的最佳突破口。

  第二,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對世界經濟格局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加劇了西方社會的產業結構調整速度。這種調整一方面給西方帶來了技術進步,一方面也導致了大量失業,引起西方一般民眾的強烈不滿。在這種情況下,西方必定會一方面採取貿易保護主義,另一方面要求中國在經濟上採取對西方有利的措施,例如要求人民幣大幅度升值、擴大內需和增加進口、刺激消費、降低儲蓄率等等。不過這些要求中的絕大部分(尤其人民幣大幅度升值),是中國當前的經濟發展所非常難以做到的(中國總理溫家寶也公開表態不可能)。因為它將必然使中國社會的就業問題更為嚴峻。因此西方和中國必定會產生難以化解的僵局(其焦點就是人民幣應否大幅度升值)。這種僵局進一步發展,西方對中國的經濟要求就必然會轉向政治——西方對中國的政治要求必定會日趨強硬。

  西方社保改革成功可能導致“溫戰”

  第三,近些年來西方社會一直在進行社會保障的改革,遺憾的是,由於沒有找到既可以實現全面社會保障,又可以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社會保障模式,因此效果不佳。但是西方對社會保障模式進行改革已經成為主流思潮,西方社會絕對不會停止在社會保障方面的改革,而一旦西方用社會援助保障(關於社會援助保障的模式,請見筆者《中國不應該為西方大鍋飯買單》一文,《聯合早報.言論》2009年12月3日)取代社會救濟保障,則西方社會經濟的發展,將會出現一次空前巨大的變革,進入一個超高速、穩定發展的新時期。在西方社會經濟進入了這一高速穩定發展的新時期之後,中國經濟對西方的重要性將會大大降低,甚至於可以說無關重要。因此西方社會對中國的政治態度必定會趨於強硬。

  所以,中國和西方之間將會不可避免地走向“溫戰”時期。當然這種“溫戰”完全不同於以往的熱戰,也不同於以往的冷戰——它是一種經濟與政治非常複雜地混合在一起的戰爭。在這種溫戰中,軍事的直接對抗幾率遠遠低於冷戰,但是在經濟上和政治上的激烈對抗程度,將遠遠超過熱戰。可以預言:在這種“溫戰”的初期,中國還是可以正面應對的,因為雖然中國在經濟上進一步讓步的餘地不大,不過手裡還是有一些牌可打,如氣候變化、核不擴散、反恐及某些經濟合作等方面,西方還是需要中國在一些地方配合,所以中國還有一些砝碼,可以借此和西方進行一定程度的討價還價。可是一旦西方社會的保障模式改革成功,則中國是難以應對的。俗話說“無欲而剛”。西方國家對社會保障模式的改革如果取得成功,其社會經濟進入一個高速發展的新時期,對中國市場的要求失去了迫切性,甚至於失去了依賴的重要性。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也就自然失去了討價還價的砝碼。因此中國將會面臨西方的一系列政治壓力,不僅人權問題將會被提出來,台灣、西藏乃至新疆等問題都會出現新的巨大變數。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