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台灣工商時報:台灣經濟展望 樂觀中存隱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1-04 14:12:37  


  中評社台北1月4日電/全球經濟在歷經這一波百年僅見的金融海嘯後,近月以來各國經濟逐漸回溫,加以台灣的景氣燈號也亮出代表趨熱的黃紅燈,經濟學家們泰半認為本次循環已呈V型回升,今年台灣的經濟榮景可期。 

  台灣工商時報今天社論指出,近月以來全球知名的環球透視機構(Global Insight)對今年的經濟預測樂觀許多,去年6月時預測今年全球經濟成長僅1.9%,迨12月中旬已上修至2.8%,與去年衰退2.0%相比,直有霄壤之別。非僅如此,多數預測機構對今年美國、歐元區、亞太地區的經濟成長率也逐月上修,全球景氣似已揮別這波百年的大衰退。 

  全球經濟轉呈樂觀,台灣情況亦然。包括島內外預測機構,近期以來均頻頻上修台灣今年的經濟預測。就以比較保守的台灣官方“行政院主計處”而言,也把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預測由去年8月的3.92%上修至4.39%;其餘的民間預測也都逾4%,由高而低依序是“中研院”4.73%、“中經院”4.66%、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4.57%、台綜院4.45%、台經院4.21%。這些預測說明了所有的經濟研究單位對台灣未來一年的經濟走勢,已由原先的悲觀轉趨樂觀。 

  支持這些預測機構如此樂觀的原因,在於他們認為今年在美、歐景氣回升下,台灣出口將會轉強,而且民間投資及民間消費也會同步成長。“行政院主計處”月前的評估,即認為今年台灣出口成長率高達15.3%,民間投資成長6.85%,民間消費成長1.77%,平均每人GNP也將升至17,936美元。如果預測屬實,今年的經濟的確是榮景可期。 

  社論續指出,但值得注意的是,經濟預測向來存有許多無法量化的不確定性難以納入考慮,因此歷來經濟預測值與最後實際統計總會出現不小落差。盱衡當前經濟情勢,今年台灣經濟至少存在三項風險: 

  第一,亞洲經濟整合的風險:今年亞洲經濟整合邁入新紀元,不但東盟與大陸形成自由貿易區,韓國與東盟的自由貿易協定(FTA)也開始生效;此外,韓美、韓歐的自由貿易協定,也可望獲兩方國會通過而展開關稅調降。韓國向來出口產品項目與台灣具有極大的重疊,而韓國今年所啟動的三項自由貿易協定區域美國、歐盟及東協,合計占台灣出口比重近4成,在韓國享有零關稅待遇而台灣仍得繳交關稅下,貿易移轉效果勢必出現。如此看來,台灣今年出口是否仍有15%的高成長,有待觀察,而台灣經濟榮枯向來係取決於外貿的成長,如此一來,台灣今年的經濟豈無隱憂? 

  第二,南部旱象的風險:台灣今年的旱象已提前出現,尤其南部的曾文水庫有效蓄水量僅40%,供應南部科學園區及工業區的南化水庫有效蓄水量也僅63%。依歷年水文資料,台灣接下來還有4個多月的枯水期,這說明台灣南部今年上半年確有極大的缺水壓力。眾所週知,台灣不論科學園區或工業區對水的需求量極大,這意味著台灣今年製造業生產及商業活動也潛藏著不小的風險。 

  第三,失業率居高不下的風險:各預測機構所以看好今年的經濟,極重要的一項原因是台灣今年的民間消費可以回升。但是觀察島內目前居高不下的失業人數,讓人無法如此樂觀。依官方估計,台灣失業者多數是家庭經濟主要來源,一人失業波及全家,因此如今受失業波及的人數達135萬,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數字。不論理論或實證資料都告訴我們,勞動市場的復甦是極為緩慢的,這是影響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的另一個重大變數。此外,也有逾630萬受雇人員的薪水呈2.3%的負成長,這是歷年來僅見的現象;家庭收入減少,勢將影響今年民間消費的動能,而衝擊商業景氣的擴張。 

  由當前全球的經濟走勢及預測來看,台灣今年的經濟確實有樂觀的條件。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這一穩定的成長路徑上仍佈滿風險,尤其亞洲經濟整合,直有一日千里之勢,政府除了全力洽談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外,也必須思考其他輔助或替代方案。

  社論認為,ECFA雖是必要的方案,但絕非唯一的方案,政府必須揚棄傳統的經建計劃思維,儘速規劃具有戰略思維的經建藍圖,否則非僅今年經濟有隱憂,今後十年的挑戰也將更為嚴峻。馬英九在元旦祝辭中,將今年定位為“重振台灣經濟的關鍵年”,相信這也是民眾共同的期待,接下來就要看行政部門能有什麼作為,加以貫徹落實了。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