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台灣經濟日報:搞垮經濟的十個辦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18 14:57:14  


  中評社台北12月18日電/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強森受到一篇部落格文章與一本新書的啟發,歸納出“搞垮公司的十個辦法”。

  台灣經濟日報今天社論指出,觀其內容,我們赫然發現,這十個辦法固然力足以搞垮幾乎每一家公司,放在台灣經濟上,要將它搞垮也易如反掌;事實上,台灣經濟今天的處境,泰半與其所言雷同。

  列於十個辦法之首的,就是過度舉債。對每個台灣公民而言,我們的政府不但大舉借債已逼近乃至超過了法定的舉債上限,一方面債留子孫,另一方面則使政府預算被大量還本付息負擔所牽絆,捉襟見肘,福“國”利民的許多大事都難為無米之炊。

  第二,公司擁有者爭鬥不休。從李登輝接下蔣經國的棒子以來,當政者帶頭分裂族群、挑起意識型態鬥爭,自此民眾一分為二、不共戴天,到陳水扁手中更是變本加厲,一意以挑逗教唆人民互鬥爭取個人政治資源。因而“國家”大政方針永遠在意識型態、人民互鬥之下難以形成共識。

  第三,過於依賴單一客戶。這次金融海嘯前後的經濟衰退,才讓許多人凜然發現,台灣經濟成長幾乎獨沽對大陸出超一味。

  第四,領導者因故失去工作能力。自從陳水扁因貪瀆專斷而為民眾群起撻伐以來,領導者的執政能力即大趨薄弱;好不容易政權輪替,卻如坊間所傳,“走了個壞蛋,來了個笨蛋”,其治“國”能力愈來愈受質疑;偏偏又遭逢騰籠換鳥、金融海嘯、八八水災重擊,船破又遇頂頭風,奈何、奈何!

  第五,砸錢搞大型信息設備投資。對台灣這家公司而言,我們是集中一切資源、人才、優惠,大搞兩兆雙星信息產業投資。這些動輒數千億的投資,絕大部分耗於進口設備、器材、原料,僱用率極低、附加價值微薄、獲利更少得可憐。結果更大比重的其他產業乏人聞問、自生自滅,一旦信息產業出路受阻,整個經濟即驟然崩坍。

  第六,陷入價格戰。一家公司若獲利只靠不斷殺價與纏鬥,固無前途,當台灣經濟的主力都在技術、品牌、設計、創新方面乏善可陳,唯賴壓低成本賺取蠅頭小利,豈能不自陷險境!

  第七,固定投入過大、固定成本偏高。就公司而言,通常是辦公室房租離譜得高;對一個經濟而言,則是政府人事、房舍、設備成本偏高,而效率遠遠偏低,如果又進一步胡亂投入公共建設,留下大量蚊子館,當收入銳減時,這個政府與這個經濟自將艱困無比。

  第八,忽視客戶。今天無人能否認,對岸是我們最大的客戶;但十餘年來,我們不止是忽略客戶而已,根本就是竭盡全力要推拒客戶、激怒客戶、對抗客戶。

  第九,故步自封。沒有任何公司面對如同台灣經濟過往20年如此巨大的變局;而我們不但故步自封,還力求停止經濟向正確方向前進的腳步。結果不甘被困者紛紛用腳投票,留此不去者則共趨落伍腐朽。

  第十,懶得投資。我們的企業為了生存,不論環境如何艱險,仍然努力投資於人力、技術、設備;但我們的政府,從上到下,數十年不知求新、求進,即使館舍設備裝潢一新,官員的思維、作為、組織、制度,則一仍舊貫,永不創新。

  社論最後說,用這十個辦法可輕易搞垮每家公司;我們頗可自豪,用了20年,台灣經濟依然健在。勇哉,台灣!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