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與普通人的非正常死亡相比,“政府官員”這個身份所引起的輿論效應是以幾何級數增長的。
圍繞著官員們的離世,總有各種坊間猜測紛至沓來,而腐敗、官場鬥爭、權錢交易的陰影似乎總是穿插其中,揮之不去。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丁淦林此前接受記者採訪時分析,在腐敗成為一種默認值時,官員一旦出事,對官員的道德懷疑幾乎成為公眾的一種集體無意識。
而在這13起非自然死亡事件中,根據以往新聞報道和官方公布的調查結論,意外死亡的有3人,其餘選擇自殺的10人中,死亡原因不明的尚有3人。剩下7人中,有4人確定是因為“非腐敗”原因選擇自殺。
自殺官員多為“工作壓力大”
河北蔚縣教育局長葛祥是擔心學生取暖用煤緊張壓力過大;安徽省固鎮縣財政局局長殷勇則在2月18日從辦公大樓跳下,他的遺書上說:“近來身體狀況很差,不能勝任工作,有很大壓力。”56歲的安徽省安慶市商務局局長周新死前負責的生豬屠宰場項目進展不順,亦留下“絕筆”稱壓力太大。
與“腐敗”猜想有明確或模糊聯繫的分別是重慶市高院執行局原局長烏小青,死時正值重慶打黑風暴,他因“涉嫌收受賄賂和巨額財產來源不明”已確定涉案正準備接受法律制裁。11月28日,他在看守所上吊自殺。農業部草原監理中心原主任張喜武則在死前因經濟問題接受調查,並主動退回了贓款。楊寬生死亡現場發現21萬餘元紅包,但此案還在調查中,並未有明確結論。
在意外死亡的3位官員中,除孫啟明是在家晨練不慎跌落外,另外兩位,一個是酒後關窗不慎跌落,一個是“長期病情積累精神恍惚”意外摔下。
毛壽龍說,就目前官方公布的消息來看,無法確定官員自殺的真實原因,立刻和貪污腐敗聯想在一起並不明智。
如果要人們區別對待,還之死者以公平、恰當的評價,那麼,要不要公布死亡細節和自殺原因呢?
對於人們呼籲盡快公開案件、保護公民知情權的做法,毛壽龍不以為然。
在他看來,中國素有“死者為大”的傳統,如果是“活官員”貪腐,對公眾交代很有必要,但是如果“死官員”腐敗,他不主張將他們的信息公布,因為沒有太大意義。毛壽龍強調,“無論他生前是什麼人,但是他死去之後應該得到尊重。況且官員也是普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