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台灣青年寫“家書”走紅:兩岸是割不斷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08 14:08:12  


 
  記者:您認為兩岸的長期分治造成了兩岸民眾在思考方式和認知上的差異?

  廖:由於實際接觸少,人們會用自己的想像去判斷對方的行為方式,所謂他們應該這樣想,應該這樣做。往往這樣的想像造成的誤判和現實是南轅北轍,後果也就可想而知。

  我希望大陸民眾能通過一些淺顯易懂的事件描述了解台灣人的思考脈絡,為什麼他們遇到一些事情時會有那樣的思考和行為。我想這本書可以作為介紹台灣社會的普及讀本。

  “台灣意識與台獨無關”

  廖信忠是台灣本省人,他並不諱言自己成長在“綠色”家庭,“省籍不決定政治立場,省籍更與獨統無關”。在廖信忠眼中,省籍表現的是對故土的熱愛、對家鄉的情感,“就像北京人在上海生活,心裡還是認為北京是故鄉,放在台灣就是台灣本省人和外省人的區別”。

  記者:在台灣,為什麼省籍矛盾經常被挑起成為政治話題?

  廖:在國民黨宣佈“反攻大陸無望”之前,台灣很多外省人都將自己當作過客,相信總有一天會回到大陸,這樣他們就沒有融入台灣本土社會的願望,過了快半個世紀,外省人和本省人依然涇渭分明。

  當外省人下決心在台灣紮根的時候,台灣的社會政治環境也發生了變化,已經有政治勢力開始拿省籍做文章。1987年開放老兵回大陸探親,出現了很多感人肺腑的故事,我的書中講的那位賣燒餅的山東老伯就是一例。

  隨著“台獨”勢力壯大,本來是屬於社會文化問題的“省籍”被泛政治化了,起初人們被這種政治操弄毫無抵禦能力。民進黨將省籍與選舉掛鉤,形成了“本土人要愛台灣,愛台灣就要支援本土政黨”,後來更簡化成“本土人都要支援民進黨,支援民進黨就是愛台灣”。這樣符號化的操作模式在那個時期煽動的力量很大,對民進黨的壯大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這幾年,省籍的問題在緩和,大家也逐漸認識到以前陷入了政治的陷阱,現在在台灣,人們不會輕易表露自己的政治立場,像以前那種好朋友因為政治見解分歧而反目成仇的事情基本上看不到了。不過但凡遇到選舉,民進黨還是會想方設法挑起省籍話題,期望佔多數的本省人能不分是非地支援它,不過效果甚微。

  記者:外界廣泛關注的“台灣意識”是指什麼,與省籍有關嗎?

  廖:以前台灣的本土民眾經常會有這樣的疑問,外省人的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吃台灣米,喝台灣水長大,為什麼還對大陸戀戀不忘?到上海生活之後,我也體會到那種對故土的思念之情,我想外省人也是如此,他們的後代受影響,也會有一種大陸情結。“台灣意識”實際是愛土愛鄉愛台灣,這並沒有錯,誰又不愛自己的故鄉呢?

  很多大陸朋友對“台灣意識”的理解都有偏差,認為它就是“台獨”,其實是“台獨”人士硬將“台灣意識”與“台獨”聯繫在一起,大陸民眾也中了圈套。台灣現在是一個多元化社會,省籍不是大問題,在台灣出生並成長的外省人也逐漸有了“台灣意識”,我認為這是融合的結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