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應付經濟危機措施奏效 廣東最難時期已過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21 11:13:20  


  中評社香港11月21日電/廣東省長黃華華前天傍晚在國際顧問團和境內外記者面前,非常有自信地說,廣東“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並表示他對廣東完成今年生產總值(GDP)增速8.5%的預期目標有信心,甚至估計能達到9%以上。

  聯合早報報道,黃華華的信心主要來自:廣東生產總值增長從第一季度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到第三季度高於全國水平、財政收入增長速度實現由負轉正、工業生產增長逐步回升、企業效益明顯好轉。

  黃華華前日在2009廣東經濟發展國際咨詢會記者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說,廣東是中國外經貿大省,由於對外經濟依存度太高,在這次金融危機中首當其衝,影響在全國是最大的,但是廣東及時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應對,包括努力擴大內需、擴大消費、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穩定外貿進出口等,給經濟發展不斷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他說:“今年1月至8月,我們在外省開展了70多場經濟貿易洽談推銷廣東,簽訂了4600多億元(人民幣,下同,約935億新元)訂單,同時還利用國家家電下鄉政策抓緊消費市場建設,著重抓房地產、家電、汽車、旅遊以及電信五大市場,促進消費。”

  黃華華透露,廣東目前的經濟形勢已企穩回升,生產總值增長從第一季度的5.8%、低於全國0.3%,到上半年增長7.1%,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再到第三季度廣東增長8.6%,高於全國平均水平0.9個百分點。此外,外經貿降幅也逐步縮窄,今年1月至10月外經貿出口下降17.8%,廣東比全國跌幅少下降了3.1%。

  他說:“廣東占了全國外經貿的30%,能夠控制到這樣已經很不容易。”

  黃華華還指出,廣東的就業市場已穩定,城鄉居民工資穩步提升,從今年1月至10月,廣東創造了123萬個就業崗位,而隨著聖誕節臨近,西方訂單增加,珠三角地區還零星出現了勞動力短缺的跡象。

  此外,廣東新就業人數約占全國同期的六分之一,這意味著全國同期新增了740萬個工作崗位;如果這個數字準確無誤,那就意味著中國在經濟危機中失業的2300萬流動務工人員中,有近三分之一已找到工作。
儘管黃華華充滿了自信,但一些分析師仍保持著較謹慎的態度。
學者:

  形勢仍然嚴峻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政稅務系主任林江教授認為,在明年外貿形勢仍然嚴峻的情勢下,廣東未來經濟發展仍然面臨較大的考驗。

  林江說:“廣東經濟回暖除了與外貿的回暖相關之外,更主要的是得益於二三季度以來大規模的固定資產投入的拉動……靠政府財政的強力拉動是暫時的。”

  經濟師:

  出口型經濟有問題

  至於黃華華對中國國內失業流動務工人員的就業局勢所作出的樂觀預測,渣打銀行經濟師斯蒂芬.格林(Stephen Green)說:“這一數字沒有說明勞動力市場的工作崗位消減情況,也沒有說明所創造的就業崗位多大程度上是單單因為刺激經濟(配套)的資金(注入)。”

  格林指出,中國的出口型經濟還是有很多嚴重問題的。

  例如儘管中國10月份的工業產值創下了近19個月以來的最高值,但出口額同比卻下降了13.8%。
為期兩天的2009廣東經濟發展國際咨詢會昨天結束。
  大會今年的主題是“國際金融危機與廣東持續發展”,21位顧問從世界各地雲集廣東,共議廣東的發展大計。

  據了解,十年來,先後已有47家世界500強跨國公司的高層負責人和世界著名的專家學者共88人次作為省長經濟顧問親自出席國際咨詢會,他們提出了近200條咨詢建議。

  廣東省政府積極借助國際咨詢會的平台,推動與顧問機構的合作,促進了一批重大項目的合作實施。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