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世界日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明擴與暗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20 10:10:38  


  中評社台北11月20日電/美國世界日報19日社論說,中國每年歲尾最重要的、部署來年經濟和社會發展大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籌備就緒,最快在本月底下月初間召開。這次會議備受關注的是,步入國際金融危機後經濟復甦階段,宏觀調控的基調、方針和政策變不變,又如何變。以會前北京傳出的訊息,這次會議的焦點,可總結為“明擴”與“暗防”。

  所謂“明擴”,就是這次會議中,在保持政策連續性的基本要求下,經濟工作的輕重緩急還是有所調整,過去一年來實際放在第一位的“保增長”,更通俗的說法是“保8”,將改換名頭,加上穩定字樣再後移,放在第一位的是擴內需。與之同步的“暗防”,則是在不做大張旗鼓政策宣示下,以政策微調的方式,防範未來經濟的最大威脅通脹。

  去年秋天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共領導層頻繁調整宏觀經濟政策,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提出了應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這些對應之策,發揮明顯的效果,其中最大的成就是實現“保8”,令增長得到保障,經濟和社會發展又得以基本穩定。但與之同時,由於以前所未見的巨大投資去刺激經濟,也為來年的發展,留下了左右為難的懸念,是再來一個“一攬子計劃”,繼續擴大投資,還是逐步收縮退市,自然議論紛紛。

  以中國目前的經濟狀況看,外需不振,可能還要維持一段時間,再擴大投資刺激經濟,既無必要也不可能,但在巨大投資之後,當局不敢也不能即時收手,這時一方面要延續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就必須找尋新的政策活力,以激活經濟的持續增長。這時擴大內需就是不二之選了。

  中國的擴大內需,不只是擴大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那麼簡單,實際面臨很多障礙,包括有效需求不足,農民購買力低,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夠完善,分配結構不合理,沒有強大的中產階層,既得利益集團扭曲政策,政商勾結令價格機制失靈等等。

  要真正擴大內需,中國不僅要調整經濟政策,令之向民生領域傾斜,還必須實施收入分配制度、社會保障體制等一系列經濟和社會管理體制的改革,要從根本上改變發展方式,包括從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方式,轉向內需拉動型經濟增長方式,更要全面推行結構調整。

  再看暗防通脹。過去30年來,通脹都曾反覆威脅中國經濟穩定發展。溫家寶命好,任內出現最長的高增長、低通脹期。最近又有智囊說,來年中國又將進入高增長低通脹期了,這種說法當然不大靠譜,因為中國經濟中通脹已浮現,一不留神,隨時加劇。

  中國傳統意義上的通脹,是消費品或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現在從數據上看,通脹表現不明顯,但從現實中體察,通脹預期極強,人們普遍擔心,在數兆元人民幣大投資刺激經濟後,釋放出大量流動性推升商品價格。與之同時,相當數量的資金流入股市和樓市,分流了通脹的壓力,又聚集了極大的資產泡沫。

  可是通脹壓力正在積累,中國的肉價和糧價上漲,是通脹前兆,資源性產品價格上漲和公用價格的上揚,是通脹出現的先聲。目前前兆已現,四川的豬肉價連續十個星期上漲,已發預警,與之同步上揚的,還有蛋價、菜價等等。最近大半個中國暴雪等氣候異常,對價格的影響,更不可輕視。與之同時,成品油價格在上漲,服務性價格都在上漲,包括醫療、教育和住房等,隨著資源價格改革的啟動,水、電、煤氣、土地價格還會更快速上漲。

  有官員說沒有通脹壓力,通脹只是經濟界的預期和民眾的“感受”,這與智囊的將再入高增長低通脹期之論一樣,可能嚴重誤導領導層。好在領導層已明白,通脹不論是輸入性的、內源性的,都有可能發生,加上美元貶人民幣升,熱錢流入,如不預防,通脹可能在來年中加劇。但中共傳統上,為怕加大通脹預期和政策扭曲,都不明提防脹,只能以多種措施“暗防”,除著手調控物價外,預計從貨幣政策到財政政策,都將以微調來布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