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早報:以奧巴馬訪華為標誌,中美越走越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19 17:03:26  


  中評社香港11月19日電/聯合早報今天的社論說,美國總統奧巴馬對中國的首次訪問已經結束。從雙方討論的重大課題、特別是全球性課題中,我們就能看出,當今中美關係的重要性已遠遠超出了雙邊範疇。

  就在不久的過去,美國官員在談及中國的國際地位時,還是很不情願地稱之為“重要的區域性角色”,但現在,美國卻視之為管理世界事務的重要夥伴。用奧巴馬總統的話來說,若沒有美中兩國的共同參與,很多全球性問題就不可能獲得解決。

  社論說,美國過去也並非不重視中國的地位和角色,但作為二戰以來的超級強國,其躊躇滿志和心高氣傲的心態,使之從來不願平視任何一個國家,包括持續崛起的中國在內。促使美國“突然”對中國刮目相看的直接原因,是去年底源自華爾街的全球金融危機。華盛頓這時才猛然發現,在很多方面,它再也不能“一切如常”,包括處理國際政治和經濟事務的方式。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美國的實力優勢相對下降,可用於支配的資源變得捉襟見肘。不僅如此,美國在海外背負的各種義務和負擔卻在增加。由於傳統盟友的力量也在削弱,無法有效分擔嶄新形勢下的國際責任和義務,美國就必須重新定位和尋找合作夥伴,以便維持其“世界領袖”的地位。

  社論說,這種戰略思維的改變,誘發和增強了中美進行更廣泛合作的意願,同時也使兩國平等互動的空間立即變得開闊。奧巴馬此次抵達亞洲之後,在第一站日本就迫不及待地向中國示好,強調美國不會遏制中國的崛起,因為一個強大繁榮的中國會增強國際社會的力量。此後,在上海和北京訪問期間,奧巴馬更在不同場合多次重複這樣的言論。從他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共同會見記者的談話中,以及從此後發表的中美聯合聲明中,我們都可以明確看到,美國對中國的定位就是管理全球事務的戰略夥伴。

  與美國現有的盟國相比,中國在政治和社會制度以及價值觀方面,都和美國存在著很大差異。而且,從人口、地域和經濟的規模以及戰略雄心來看,龐大的中國容易被美國視為對手和威脅。而在中國方面,美國過去遏制其他大國的政策和做法,同樣會使它對美國的對華戰略意圖存有疑慮。

  儘管如此,以奧巴馬訪華為重要標誌,中美雙方越走越近,合作的領域從雙邊事務涵蓋到全球事務,頗有聯手共治世界的跡象。雙方之所以做到這一點,一是因為兩國政治家有化敵為友、化對手為夥伴的遠見和智慧,二是因為彼此的利益交融越來越深廣,越來越不能承受因對抗、敵視和交惡所帶來的代價。這些利益分布於雙邊、多邊和全球的幾乎所有領域,迫使雙方必須把分歧、爭執和競爭置於可控制的狀態。

  社論說,就如同中美兩國此次達成的諸多重大共識一樣,兩國間存在的一些分歧也是明顯的,涉及人民幣幣值、貿易保護措施、人權、達賴喇嘛和美台軍售等。值得提及的是,中美雙方都開誠布公地討論了這些分歧,胡錦濤和奧巴馬更在記者會上公開和直接地予以提及。由此也可以看出,雙方並不避諱彼此間的不同,願意在“和”的前提下坦誠面對。這是大國之間正常的互動狀態,也是應有的交往之道。

  作為兩個有全球影響力的大國,中美之間穩定和建設性的合作關係,不只符合雙方的利益,而且也符合全球利益。因此,對於它們之間的積極交往與合作,包括奧巴馬此次訪華所取得的成果,人們都應予以歡迎。


    相關專題: 奧巴馬訪問中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