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溫家寶在第七屆世博國際論壇發表演講(全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12 10:09:28  


 
  斗轉星移,世博會已經走過了158個春秋,一個半世紀的積澱,世博會歷久而彌新,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不僅極大的激發了人們創造物質財富的積極性和熱情,而且給人類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

  第一,高舉進步的旗幟,追求進步是人類永恆的主題,也是貫穿世博會整個發展進程的主旋律。世博會始終順應人類發展進步的潮流,不斷與時俱進,演繹著人類對進步理念的最新詮釋,這是世博事業能夠長盛不衰的關鍵所在。

  第二,崇尚創新的精神。創新是推動人類進步不竭的源泉,也是世博會的靈魂,歷史證明,世博會崇尚創新的精神無數次點燃人類智慧的火焰,幫助人們戰勝各種困難和挑戰,在推動世界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堅持開放的道路。開放、兼容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走向繁榮、富強的必由之路,促進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加強交流與合作是世博會一如既往的使命,世博會所展示的開放精神符合人類發展進步的潮流,從而使世博事業發展道路越走越寬廣。

  第四,倡導和諧的理念。建立“以和為貴,以人為本,人與人相敬相愛,人與自然相近相親”的和諧世界是世博大家庭不滅的理想,這與國際社會致力於推動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精神相得益彰,使弘揚世博精神成為人類的共同追求。

  1867年,法國作家雨果在巴黎世博會導覽手冊上寫下:拋棄戰爭吧,讓我們聯手和諧與團結。這句話至今迴盪在我們的耳邊。

  女士們、先生們,中國與世博會的關係源遠流長,一百年前就有中國人提出要在中國舉辦世博會,中國與世博會交往的歷史也是中國從封閉半封閉走向全方位對外開放,從積貧積弱走向繁榮富強的歷史。

  1851年,第一屆世博會在英國倫敦舉行,當時中國封建王朝的統治者對世界科技的飛速發展和政治性變化還茫然不知,視西方科技為奇技淫巧,將世博會稱為“賽奇會”,有上海英商一洋行的一個商人徐榮村以及經營的榮記湖絲參加博覽會並獲得金銀大獎,經過幾次走進世博會,不少中國人大開眼界,接近了近代文明的洗禮,進而萌發了學習西方、追趕西方的強烈使命感。

  1876年,中國第一次以官方的名義參加了美國費城世博會,隨團參展的商人李圭根據經歷寫下了《環遊地球的心路》,成為中國人睜眼看世界的名篇。此後,一些有識之士不僅希望參與世博會,而且期望中國舉辦世博會,中國早期改良主義代表人物鄭觀應在《盛世危言》中第一次提出舉辦世博會的主張。1910年一位叫陸士諤的青年創作了幻想小說《新中國》,虛構了100年後在上海浦東舉辦萬國博覽會的情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