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國調整對緬甸政策 專家稱或衝擊中緬關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10 09:43:40  


  中評社北京11月10日電/本月3日,美國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庫爾特-坎貝爾到訪緬甸,這是14年來美國高官首次訪問緬甸。訪問期間,貝爾除了會見緬甸總理登盛外,更與緬甸全國民主聯盟總書記昂山素季進行了長達兩小時的私人會談。

  廣州日報報道,自今年年中開始,美國政府陸續放出與緬甸改善關係的信號,也付諸一些行動,如向登盛發放了入境許可,使登盛成為14年來第一位參加在紐約召開的聯合國大會的緬甸軍政府高官。坎貝爾訪問期間,繼續在多個場合釋放積極信號,反覆強調美國政府希望 “改善美國和緬甸的關係”,改變以往美國政府對緬甸“孤立”政策的立場。

  原因:奧巴馬外交政策作緩和調整

  記者:有媒體評論稱,美國目前對緬甸採取的是大棒加“新胡蘿蔔”政策,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張錫鎮(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美國對緬甸政策的改變是奧巴馬政府外交政策全盤調整的一部分。

  小布什執政8年期間採取的強硬的孤立外交政策使美國在世界各地遭遇了很多挫折,國際形象大打折扣。奧巴馬政府上台後,不得不對外交政策作出調整,對所謂“流氓國家”如委內瑞拉、古巴、朝鮮、伊朗等,奧巴馬政府在外交政策上都作出了緩和的調整。所以,美國近期對緬甸的政策轉變,並不是單單針對緬甸,突然想起要對緬甸好。況且,美國並沒有對緬甸承諾任何好處,只是改變了接觸的策略和手段。

  喻常森(中山大學亞太研究院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將美國最近對緬甸政策的調整用大棒加胡蘿蔔或者“新大棒加胡蘿蔔”政策來形容有一定的合理性。因為,一方面,它是一種舊政策的翻新,同時,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改變了美國長期以來對緬甸的打壓和不接觸政策,轉而採用通過接觸來施加影響的雙軌政策。

  美緬雙方要求差距太大 即使和解成果也很有限

  記者:緬美關係是否會保持現有的接觸與對話的勢頭?

  張錫鎮:美緬關係能否取得進展以及何種程度的進展,取決於美緬雙方的相互博弈,目前來說,緬甸方面有讓步的意願。但就其整體關係來說,美緬關係不可能發生根本性改變。從目前的趨勢看,美國勢力不可能進入緬甸並對緬甸進行“民主化改造”。雙方即便能達成和解,成果也將是很有限的,因為雙方的要求差距太大。

  喻常森:保持緬美關係朝著繼續改善的方向發展符合雙方的利益。對美國來說,長期對緬甸的孤立和制裁反而使美國對緬甸的影響日益下降。同時,緩和與緬甸關係有利於增進美國與東盟整體關係。長期以來,圍繞對緬甸實行“接觸”或者“遏制”的政策已成為困擾東盟與美國關係的重大分歧點。

  對緬甸而言,希望通過改善與美國的關係而獲得更大的外部發展空間。但是,緬甸政府在評估相關政策的優劣利弊的時候,最大的著眼點還是在於如何最大限度地維護和延續軍政府的統治。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