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上有久閒失職之吏,下有受害無告之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13 13:19:21  


  中評社台北8月13日電/台灣工商時報今天的社論說,這一次八八水災重創南台灣,水淹小林村、夜崩堰塞湖,滾滾黃泥吞噬無數家園,沖毀無數橋樑,夫婦失散,父子永別,哀哀之聲,不絕如縷,令人聞之動容。這雖是天地不仁,但為政者豈無疏失? 

  對於此刻政府全力動員救援,許多無名英雄的犧牲奉獻,我們必須致上最大的敬意。但對於長期以來政府屢編巨額預算治水,屢提國土保育計劃,卻未能止禍於未萌,致使人間慘劇一再重演,這樣的行政效率實在令人深感失望,這正是“上有久閒失職之吏,則下有受害無告之民”。 

  回顧台灣的氣候史,每年罕有不發生這樣的災難。以近年為例,2001年桃芝、納莉颱風,2004年敏督利颱風,2008年辛樂克颱風,皆曾重創台灣,水淹萬頃良田,令數萬房屋倒塌,但何以這些年政府投入大筆人力及資源治水,研議國土計劃,終究未能阻止悲劇一再發生? 

  社論說,先就治水而言,多年來政府所編的預算不可謂不多,除了地方政府自行應編列的預算外,2006年“立法院”更通過逾千億治水預算,以解決台灣易淹水地區的水患問題。這項計劃原來僅編列800億元,外界向以“8年800億治水計劃”稱之,最後在“立院”不斷加碼下增至1,100多億元。持平而論,治水三年,理當可以展現些微成效才對,遺憾的是,不論是去年的卡玫基、辛樂克或今年的莫拉克風災過後,這些易淹水地區依舊惡水肆虐,治水三年,何竟至此? 

  其次,政府長年投入可觀的資源進行土石流監測及防治工作,理應可以降低土石流對危險地區的衝擊。但不論是去年辛樂克颱風重創廬山溫泉區,今年莫拉克重創小林村,這些監測的信息並未獲得有效的整合,以致民眾未能及時疏散,進而釀成悲劇。政府投入大筆防災預算,卻依然未能挽狂瀾於既倒,思之能不悲憤! 

  社論說,我們明白,這些年所以發生這麼大的洪患,釀成這麼大的損失,有部分確實非人力所能及,乃為氣候變遷所致。然而,面對天候異常,人力無法扭轉的局面,政府究竟該與大自然力鬥而一再重建?或是與大自然妥協進行遷村?政府早該做出決斷。但是由於深懼民情反彈,歷年來決策當局總是以拖待變,也正因這種得過且過的心態,使得這一攸關台灣生態、百萬民命的“國土計劃法”,始終未能在“立法院”完成三讀。“國土計劃法”曾於1997年、2002年兩度送“立法院”審查,但在建商及農民擔心自己土地被劃為保育區的壓力下,此一法律遲未過關。民眾對於“國土計劃法”的恐懼是可以理解的,但決策當局當年若真瞭解立法延宕得付出今天這般沉重的代價,而傾全力溝通,並提出令民眾滿意的配套補償,這個關乎台灣生態、百萬民命的法律案,豈會歷經十年而原地踏步? 

  台灣各地所遭逢的洪患一年比一年嚴重,因洪患而流離失所的家庭一年比一年多,這也就難怪日前“監察院長”王建煊在談到此次小林村被土石流淹沒時會如此情緒激動,哽咽的表示:“我難過得不得了,想罵人不曉得罵誰,想拿刀砍他一刀,也不曉得砍誰。”若行政部門能以這種心情來進行8年800億治水計劃,來推動國土計劃法的協商,台灣今天絕不至年年出現這種令人心碎的畫面。 

  社論說,我們籲請馬英九要以台灣百年安危的角度來思考治水的問題,而不要以四年執政、八年執政是否獲得掌聲來衡量這一問題。未來不論在治水計劃、土石流監測彙報、國土計劃法這幾件事情上,都必須盡最大力量與誠意推動,不惟是迫於一時輿論的壓力,更是懷抱對台灣最大的關心與熱愛。只有如此,台灣才能得救。 

  舊約聖經有篇“挪亞造方舟”的故事。希伯來人挪亞預知洪水即將淹沒全地,他一面呼籲所有人早作預備,一面造方舟,但在天氣晴朗的日子,這一造方舟的行動卻遭致所有人的譏笑,他的預言無人相信;由於挪亞堅信災難即將到來,他全力克服困難,完成方舟的建造,因而得以在洪水猛然而至時得救。我們希望馬英九能成為今天的挪亞,不畏他人的譏笑與指責,建造一個宛若方舟的國土保育計劃,如此台灣才有希望在這個天候異常的年代全然得救。


    相關專題: 水淹南台灣 半世紀最慘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