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晚:國共論壇應賦予一些新的意涵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11 16:07:27  


  中評社台北7月11日電/聯合晚報今天的社論指出,自從胡錦濤與連戰在2005年北京會面發表所謂“連胡公報”,依公報而誕生的“國共論壇”迄今已第五屆了。今年因邀請民進黨人參加而特別引發注目,然而這個論壇似乎走到了瓶頸,若不賦予一些新的意涵,進行結構性調整,恐怕論壇功能會逐漸失去原先設定的重點。

  社論說,五屆論壇中間,有一重要分水嶺,就是台灣內部去年政黨輪替。輪替前論壇舉辦了三屆,都在北京,輪替後後則分在上海與長沙登場。政黨輪替使國民黨由在野返回執政,這起重要事件引致論壇本質也跟著發生變化。

  當年國共論壇發生的背景,是兩岸兩黨共同面對一個由陳水扁主導、以公投制憲正名等手段而操作急獨的民進黨。因此,國共建立最高層級的兩黨領導人對話,並以“論壇”形式舖展功能,整體而言,論壇以象徵意涵為主。

  然而,這些背景都因國民黨再次執政而瓦解消融,國共之間原先共同面臨“急獨”這個假想敵的情勢也弱化了;另一方面,國共兩黨各自回到負責處理兩岸原本敵對關係的任務,有些內在矛盾也慢慢浮現。此刻的國共論壇的政治角色勢將退位,兩岸的溝通重職則由海基與海協兩會擔當,政府機關間的“業務溝通”也已上軌道。

  當然,國共論壇卻仍具有重要且無可替代的特色。一是兩岸的高層互動,它已經架構了兩岸領導人層級的會面平台;二是探討議題的彈性與開放;三是建立最可能匯合雙邊各政黨人士共商兩岸議題的溝通機制。

  社論指出,因此,這個論壇必須轉型,本質上須轉為化解歧異的“融合性”角色。而架構上也宜調整,首先名稱確應如馬英九建議轉為“兩岸論壇”,以廣納各方人士。其次,論壇應由原有的象徵意涵轉向實質功能,往引領政策的智庫功能前進,不妨考慮由兩岸共同建構論壇的智囊組織,針對軍事互信、文化、和平協議等各項議題探討,供兩岸決策參考。

  國共數度合作論壇,曾是歷史中的一段奇遇,但在於今的民主政潮中顯得難以為繼。“國共”可以退位,但“論壇”卻更應高舉。


    相關專題: 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