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央日報:拒絕接觸 民進黨自外於兩岸未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11 11:00:03  


蔡英文主席可說是任重而道遠,除了要面對陳水扁貪污案所帶來的社會壓力外,更必須扭轉扁時代所遺留的“仇中情結”。
  中評社台北7月11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的社評說,中國國民黨與對岸共同舉辦的“第五屆兩岸經貿及文化論壇”於今日正式登場,為兩岸的文化交流跨出一大步。該論壇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透過兩岸同文同種的文化根基,為兩岸永久和平創造契機。 

  為了擴大該論壇的共識,對岸當局特別公開邀請民進黨員參加此一盛會。照理說,如果真心為了台灣利益,民進黨應當把握此一難得的機遇,鼓勵黨員參加,才能真正說是代表台灣的另一種聲音。可惜的是,民進黨中央為了防堵更多黨公職人員登陸,竟以民進黨中執會名義通過提案,將對與會的民進黨現任及曾任黨公職的黨員祭出處分;民進黨竟然還說,“國共論壇是國共兩黨私相授受的平台,是禍國殃民的機制,將對台灣有傷害,因此民進黨員應杯葛該論壇。”這樣不負責任的話,社會應當予以譴責。 

  社評說,難怪執意與會的民進黨創黨黨員許榮淑會公開嗆民進黨中央,是“真無知。”另一民進黨員、前新竹縣長范振宗說的更白,“民進黨罵共產黨壞,但壞在哪裡?起碼應該去看一看。” 

  平心而論,如果民進黨還如此的劃地自限、以井底之蛙的心態來看待瞬息萬變的兩岸問題和世界局勢的話,那台灣人民的確可以放棄民進黨了。想想看,對於攸關“國家安全”與整體利益的兩岸未來模式,若執意拒絕與對岸接觸,民進黨又如何能獲得第一手信息來研擬兩岸對策? 

  讀過博士班的人都知道,博士課程最重要的課目之一就是“田野調查”(field study)。作中國問題研究的外國學者,如果從沒到過台海兩岸實地訪談,如何能寫出令人信服的兩岸問題研究?畢竟那些絡繹不絕的的來訪學者,並不是來台灣玩玩而已。黨外人士過去批評冷戰時期國民黨政府的反攻大陸計劃是閉門造車或許還有些道理,而今的民進黨卻不自覺地步上國民黨政府當年的後塵。 

  社評說,其實,當陳水扁在去年卸任後,民進黨就應把握良機,促使黨的兩岸政策轉向,改以溫和、理性、堅定台灣利益的立場來與對岸接觸。因為這是蔡英文的優勢,也是她展現與陳水扁不同領導風格的機會。當時蔡英文主席強力邀請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回鍋顧問一職,不就是希望藉由許信良的個人關係,表現與扁時代的切割,並打開民進黨與對岸接觸的一扇窗。 

  但是好景不常,隨著陳水扁弊案的牽涉層面越滾越廣,醜陋真相逐漸被公開,綠營支持者在悲憤之餘,無法接受扁家貪污之事實,反認為是國民黨政府的政治追殺,因而更不可能接受民進黨對大陸政策的開放,反而施壓蔡英文應替陳水扁全家討回公道。也因此,許信良之流的理性聲音逐漸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悲情的政治訴求和更偏執的封閉心態。這樣不健康的發展,隨著扁家弊案的案情升高而逐漸蔓延到民進黨中央,連蔡英文最後都表現出焦慮之情。她為了凸顯“反馬反中”立場及拉攏獨派支持者,都必須在遊行前夕,到台北看守所探視陳水扁。連黨中央都淪陷了,更不用說其他較為溫和、理性的黨公職人員,他們都以沈默表示對黨中央的抗議。 

  “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潮流也在變”,這是蔣經國先生的名言。經國先生當年深知,民主改革不但是“中華民國”命脈之所繫,更是中國國民黨生存的不二法門。他力拒黨內保守派要求取締民進黨的強大壓力,更以此語證明了他的高瞻遠矚。他不但解除戒嚴令,更開放大陸探親,讓眾多跟隨國民政府來台的老兵,能在有生之年重回故鄉。事實證明,這些改革措施不但沒有讓中共政權遂行其對台統戰之陰謀,反而更讓後代人體認到台灣是中國人的最後堡壘,更珍惜台灣的民主發展,也認定民主改革不僅是中國大陸應該走的一條路,也是解決兩岸政治爭端的唯一途徑。 

  社評說,要知道,國民黨與對岸的接觸,不是出賣台灣,而是正面迎接敵手的統戰陰謀。國民黨並沒有因為與對岸的往來而自失立場,放棄長期以來反對共產主義的信念。相反的,與對岸接觸,只是國際潮流的一環,寄望以和平談判取代軍事對峙,讓台海現狀能維持穩定,不再被視為衝突區域。這是負責任的作法,與統獨問題無關。 

  民進黨不是非常自豪認同“台灣意識”的人越來越多,難道這不是因為兩岸開放交流之後,意想不到的成果之一?難道越開放的台灣社會,反而更加不敢正面迎擊中共的統戰?難道民主台灣就這麼沒有自信?可見得民進黨所謂的“民主萬歲”、“人權至上”等口號,只是為了騙選票而已,根本沒有落實在其行為上。真是可悲、可嘆! 

  馬英九說的好:“倘若兩岸政策制定只有國民黨參與,政策的力道不夠強,代表性也不足。”正是因為他意識到,唯有擴大民進黨等政黨的參與,台方的兩岸政策才盡可能的周延,進而取得台灣社會的最大共識,並能結束過去藍綠對立的政治型態。 

  眾所皆知,當前的民進黨正處於關鍵的轉型時期,更需要領導人的道德勇氣,導正被扭曲已久的政治風氣,畢竟這些都是陳水扁時代所種下的惡果。蔡英文主席可說是任重而道遠,除了要面對陳水扁貪污案所帶來的社會壓力外,更必須扭轉扁時代所遺留的“仇中情結”。更重要且迫切的事,就是負起責任,教育其支持者能以更開闊、正確的態度來面對兩岸正常化交流,為兩岸的未來奠定良好堅實的基礎,民進黨也才有重新取得人民信任的機會。 

  社評指出,人民對民進黨的期望很高,也肯定黨外人士和民進黨對台灣民主進程的貢獻。然而,過去的豐功偉業不代表今日就一定是正確的。若民進黨依然固守僵化的意識型態、墨守扁時代的敵對態度,終將會被歷史洪流所吞沒。


    相關專題: 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