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世界日報:中共應有拓展新空間的新思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02 13:43:46  


  中評社香港7月2日電/美國世界日報6月30日的社論說,7月1日是中共建黨88周年、10月1日為中共建政60周年,中共領導層將提出新的領政思路,在政治層面,將思考如何提高執政能力和鞏固執政地位;在經濟層面,則著重研擬如何拓展新的經濟發展空間。政治層面是多年老思路,經濟層面則是一個新口號,值得切磋。

  社論說,中共領導層已在不同場合,開始對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之議,展開預熱造勢,同時已組織智囊機構,對拓展新空間展開研究論證,希望拿出相應的理論支持,更重要的是找尋出拓展新空間的突破口。可能在胡錦濤的中共“7.1”建黨講話中,以之提出政治動員。

  中共提出拓展新空間之論,首先是因面對新的變局,特別是外部形勢的變局。中共領導層目前的判斷,是國際經濟走勢仍不大明朗,全球經濟可能進入一個貿易保護加劇、國際金融風險潛存、慢復甦、低增長的階段。這樣一個國際局面,對中國的發展,將有持續和廣泛的影響。

  新的變局,也表現在國內層面,在對外開放的經濟大格局下,國內格局也在發生顯著的變化,雖然經濟下滑基本止住,但出現了就業緊張、出口大跌、產能過剩、財政收支緊絀、企業效益下降等矛盾和困難。保持經濟的增長,成為具挑戰性的任務。

  社論認為,除了內外變局的出現,提出拓展新空間,還有另一個現實的理由,就是經濟周期的影響。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大致以10年為一輪迴,經歷了三大經濟周期。第三輪經濟周期,在2007年達致擴張的高峰後,在去年國際金融危機出現後,轉入了新一輪經濟收縮期。經濟收縮有長有短,中共領導層希望有新的武器,來對付這一輪經濟收縮期,令之時間縮短、威脅下降,而對付的這一武器,就是拓展新的經濟發展空間。

  當然,即使沒有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內外變局,不計經濟周期的演化,中國經濟發展,也早就被抬到了天花板上,原有的發展空間已全面縮小,不論是提出要科學發展,還是強調轉型,也都是在想找發展空間的拓展之路。

  此前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和成長,總體來說是得益對外開放和對內的搞活,按階段性來說,先是得益於經濟體制的改革,打破了計劃經濟的束縳;再是得益於開始建立市場經濟體制,有了市場的活動,最後是得益於經濟的與國際全面接軌,成為“世界工廠”,參與了國際競爭和分工。
  
  那麼,現在提出拓展新的經濟發展空間,從短期來說,是要應付國際金融危機的拖累,應付國內經濟發展的疲乏無力;從中長期來看,則是要加快本輪經濟衰退的離去,提早迎接新一輪經濟周期的到來。 

  然而,中國是個大型經濟體,轉起身來,不是那麼容易;大陸經濟又有行業、地方和部門為利益主體,眾說紛紜,難以統籌協調。於此,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也是一件知易行難的事,難就難在如何去拓展,從哪個方向來拓展,而是甚麼為拓展新空間的突破口,就更可能眾口難調。

  社論說,如以領導層的基本意向而看,現階段還是要強調強化產業結構的調整,推動發展方式的轉變,實現經濟的轉型,但主要是挖掘現有經濟的潛能,以之為開拓新發展空間創造更多條件。

  如以智囊建議來看,則各有方向,有提出拓展內需管道和市場,就可以激活內在的潛能,就像當年住房制度改革,刺激了經濟十年增長一樣,眼下找到擴大內需之路,也可為長遠發展帶來新徑;有說應促進民間資本投資和發展,打開擴大民間投資之門,就可帶出中國經濟的新活力;也有說應當推進城鎮化的進程,城鎮化的加快和城鄉經濟一體化的實現,既可擴大內需,又可增加民間投資,帶來經濟發展更大的空間。

  建議之多,難以一一列出。而以中國這麼一個龐大的經濟體來說,拓展經濟發展的新空間,不可能靠一二條辦法,而可能是在廣闊的視野下,有一條主線,有一個突破口。現在各方的任務,就是確定主線和找到突破口。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