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活,已經成為一個龐大的商業市場。目前,日本有關婚姻介紹的業者有近4000家,會員高達60萬人,市場規模則是600億日元。看上去,急於結婚的人並不少,可是難以遇到合適人選的人更多。
在採訪過程中,記者發現,儘管很多單身青年都說想結婚,但他們對婚活並不十分積極,正如國內一句流行語“要婚活更要生活”。結婚是目標,但很多人對婚活卻嫌累。現代社會生活的方便,也給單身者偷懶的機會。從前,第三產業不發達的時代,男人要靠女人做飯洗衣縫縫補補,女人要靠男人養家糊口買米買煤,但如今吃飯洗衣購買重物或修水龍頭所有事情都可以依靠數不清的便利店,或是打一個電話就能輕鬆解決。生活再不需要分擔,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好。儘管寂寞,但是自由自在,這是很多人看似很急卻毫無行動的理由。
組織在日華人排球隊“排骨門”的崔文峰(32歲)所主持的排球隊有100多名排球愛好者參加,並且分為男排和女排,年齡都在20來歲到30來歲之間。他們多的時候一個月聚餐數次,少的時候也每月聚餐一次。但崔文峰告訴記者:“雖然看上去適婚人士很多,但真正配成了對兒的卻很少,原因是需要王八看綠豆,對上眼。”
供職於日本共同社的華人青年王征告訴記者的話可以說很有代表性,“我20多歲才來日本,人在20歲的時候,身體骨架成熟的同時,精神骨架也已經成熟,就是說身上是中國文化背景,就像一個烙印打在自己的身上,就是來日本時間再長,這個烙印、背景也永遠改變不了。來到日本後,和完全是日本文化背景、打上日本文化烙印的人結合,也許一時可以,但不會長遠。因為是兩個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人。另外,來日本時間長了,和中國異性也有些經歷、思想上的落差,結合也不太容易。所以目標只能放在同樣有留日經驗的人身上。選擇的範圍就大幅縮小,尤其是我,原來在地方上大學,選擇的餘地就更小了。”
相親悲喜劇
無論是中文導報網站的“交友”,還是報紙的“你向我走來”欄目,每周都有新人來征友,而其他華人網站乃至全球性的華人交友網,檢索一下,都有無數的華人男女青年在婚活。可是,茫茫人海,找到一個有緣分的人卻不容易,而一些人已經厭倦,“因為想從網絡里找一個合適的簡直如同大海撈針”33歲的南京青年吳京生告訴記者,剛開始在網上婚活的時候,還很不習慣,有一種商品陳列、明碼標價的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