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28年前 蓋特納留學北大學中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09 15:49:39  


 
  中國通

  由於日程緊迫,蓋特納此行鮮少接受媒體采訪。在接受中央電視台記者水均益專訪時,他特意反複強調自己與中國的淵源。“1981 年,我第一次來到中國。我記得有一次我走在北京的一個市場裡,有一個中國人對我說,‘你是美國人嗎?’我說‘是’。他說‘我非常高興,美國人和中國人一樣,開放、友好、直率、自信。’至今,我仍然記得那一幕。這是兩國關系的一個很好的基礎。”

  現年48 歲的蓋特納素有“中國通”之稱。他從小跟隨在福特基金會任職的父親在亞洲和非洲生活,并從泰國首都曼穀一所高中畢業。受父親的影響,他在大學時代曾經選修中文以及日文,并兩次到中國進修。這次中國之行,在媒體面前,他卻羞於表現自己的中文才能,“因為講得不好”。他承認自己在大學時代并不是那種非常勤奮的學生,“我只是合理地學習,但并不是很努力。”

  《時代》雜志認為,利用深厚的亞洲背景,蓋特納在中國大打友情牌,“告訴中國老百姓,我們是老朋友了,這無疑會贏得更多的信任。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在目前如此複雜的經濟環境下,如果他能宣布一些更具說服力以及細節性的消息則更能打動人心。”

  媒體評論說,作為美國財政部長,他此行肩負著增強中國對美國經濟以及美元資產信心的重大責任。“蓋特納此番訪華,小心地將中國定義為平等的合作夥伴,中國再也不是讓美國說教的對象了。”《華盛頓郵報》6 月2 日的評論稱這種改變“意味深長”。

  實幹家

  “這是一個風風火火的實幹家!”北京大學學生記者呂端暗自揣測。蓋特納在北大逗留了半天,期間,呂端得以近距離接觸這個學長。“蓋特納走路和說話都很快,我覺得他很坦誠,我問了他童年的事情,他并不回避,談得很開心。他一直在微笑,沒有什麼架子,我覺得他像是那種做事的官員。”

  如果蓋特納親自聽到這個評價,他一定非常高興。“成為實幹家”是蓋特納在大學時代的志願。“在大學的時候,蒂姆常常跟我說,我才不要當學究,我要當一個實幹家,真真正正地做一點事情。”盧德森回憶說。

  蓋特納是美國歷史上少見的沒有博士學位的財政部長。雖然與前任財長保爾森是校友,都畢業於達特茅斯大學,但他大學時修讀的是國際關系而非金融或經濟專業。大學畢業後,他在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國際問題高級研究所獲得國際經濟與東亞研究的碩士學位。

  與大部分美聯儲和財政部高官不同,非科班出身的蓋特納也沒有在華爾街工作的經歷。1985 年,他進入基辛格事務所;此後三年,他一直跟隨基辛格昔日的助手、兩度出任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顧問的斯考克羅夫特將軍,成長為一名亞洲事務專家。

  蓋特納正式接觸經濟事務是在1988 年,當時他擔任美國駐日本使館的隨行官員,見證了日本經濟泡沫的破滅。之後,他加入時任財長羅伯特。魯賓掌管的財政部,并在財政部經歷了三屆政府和五任財長,直至2003 年擔任紐約聯儲銀行行長。

  在同事和朋友眼中,他也是一名務實主義者。

  他此前的同事、美聯儲一名高級官員曾表示,蓋特納往往能“憑直覺”找到渡過困境的辦法。他認為,這是因為蓋特納長期在財政部任職,知道政治和權力如何運作。

  他的朋友、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首席執行官穆罕默德。埃裡安則認為,雖然蓋特納不是像勞倫斯。薩默斯、本。伯克南那樣的專業經濟學家,但他總能找到問題所在。“他看問題的敏銳性令人難以置信,他經常提出尖銳的問題,”埃裡安說,“他能迅速找到問題關鍵,抓住問題根源。”

  這個觀點與向來有“毒舌”之稱的著名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不謀而合。他曾告訴本報記者,蓋特納是美國財長的不二人選,“他是那種為數不多在危機來臨前就嗅到危險氣息的人之一。”

  為危機而生

  蓋特納出任美國財長後,作為他二十多年來的摯友,盧德森也不可避免地頻頻被記者騷擾。“我開始因為他而出名了。”盧德森幽默地說。

  如今,兩人見面的機會更少了。不過在盧德森的心目中,這個昔日跟他在長安街上到處溜達、給中國朋友代購冰箱的兄弟依然沒變,“對於朋友,他向來是一個充滿哥們義氣的人,”盧德森說。“我有了什麼困難,需要幫忙,就給他寫一個很長的郵件。他每次的回複都很簡短,但托他辦的事總是能辦得很好。”

  現在,盧德森最關心這位好友的健康,“我們每次見面的時間都很短,我就抓緊時間問他,你現在吃得好嗎?睡得好嗎?”

  “賈斯汀(盧德森),有的時候你不得不相信,我們就是為此而生的,為這場金融危機而生的。”有一次,蓋特納這樣回答。

  翻閱一下蓋特納的簡歷,細心的人不難發現,這位美國新任財長在應對金融危機方面經驗非常豐富。

  出任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之前,蓋特納曾在美國財政部供職14 年,先後經歷了多次國際金融危機。從1995年墨西哥的比索危機,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到2002 年巴西金融危機,蓋特納都參與制定救援計劃。

  尤值一提的是,1997 年底他力排衆議說服白宮必須救援韓國。英國《金融時報》記者這樣描述當時的情況。1997年感恩節前夕,時任美國財政部中層官員的蓋特納帶著各種統計數據,敲開了時任財政部副部長薩默斯的辦公室大門。他格外嚴肅,語氣堅定地告訴自己的上司:韓國已處於破產邊緣,美國絕不可袖手旁觀。蓋特納向他的上司力陳了美國必須出手的理由,并列出他認為美國最應采取的6 項措施。據薩默斯回憶,事後美國政府采納的最終方案跟蓋特納提出的6 項建議相差無幾。

  在此後出任美聯儲紐約分行行長期間,他的同事們都領教過他的說服能力,“他十分聰明,只要打定主意,就一定會想辦法說服別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