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華裔科學家吳大品 用獨特視角溝通中西文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06 10:24:53  


 
  為國運興衰會診把脈 

  細讀吳大品的著作,會發現獨具創意,而不是知識的簡單羅列或泛泛而談。涉及到地理、氣候、考古學、哲學、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天文學、物理學和文明起源。他把觸角延伸到冰河時期,認為這是人類大腦發展最重要時代。由於地勢結構差異,歐洲生存條件比較惡劣,打獵都是大動物;而中國大陸動植物豐富,彼此的思維習慣就不一樣,不同的環境影響到思維方式與文化的不同。 

  吳大品指出,“五四”運動前後,當時中國內憂外患相對落後,中國知識分子為喚醒國人,提出“打到孔家店”口號,反傳統而全盤西化,否定過去的一切,這有其時代背景。像魯迅的文章,巴金的《家》《春》《秋》等,控訴封建禮教,都是時代需要。但以後中國又經歷很多政治運動,尤其是“文革”的破“四舊”,就走到另一個極端。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完全否定自己,沒有過去就沒有未來,這個問題必須要正視。 

  通過比較,吳大品語重心長地說,自元代以前,中國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中國不像西方有那麼多神話史詩,從先秦到漢代都是擺事實講道理,其代表學派就是儒家,主要講治世。但蒙古入主中原後,是一次大破壞。元代實行高壓政策,而漢文化講究平和。正是以元朝為分水嶺,打破了慣常的陰陽平衡,致使中國開始走下坡路,拉開了中國與世界的距離。也正由於蒙古人打到歐洲,把中國四大發明帶到那裡,在摧殘中原文明的同時,給歐洲卻帶來好處,這種相反的結局改變了近代世界進程。

  通古達今,吳大品認為從改革開放以後,中國已從以往的“放棄心態”,回到“中道”,這對中國和世界的未來都是一個福音。西方經過目前的經濟金融危機,也向“中道”靠攏,最典型的就是奧巴馬放棄布什以前的意識形態,尊崇實用主義,既要講人權,也要講社會責任。 

  從東方到西方 

  吳大品出生於香港,16歲自己去了澳大利亞,在那裡先後讀中學和大學,本科念地球物理。後在卑詩大學攻讀碩士和博士,專業是理論物理和太空物理。 

  求學期間雖然使用的是英語,但吳大品中文古籍特別感興趣;儘管專業是自然科學,卻也喜愛社會科學。 

  1969年博士生畢業後,他一度到阿爾伯塔省石油部門工作。也曾在美國斯坦福大學教過一段書。後來到世界許多地方,參與石油勘探開發與管理工作。 

  在海外已經生活了50多年,由於工作的性質,吳大品去過很多地方。他說,美國50個州他都去過,加拿大更不用說了,甚至北極都曾親臨其境。 

  看中國問題,吳大品也主張用西方角度換位思考,不能單憑己見以偏概全。根據他的經驗,過去西人漢學家不少只能通過譯介了解中國古籍;而現在很多都能直接閱讀,避免了翻譯環節的走樣,這對正確解讀中華文化是個質的飛躍。在這個基礎上的著作含金量大增,也成為吳大品文化著述的重要參考來源。 

  放眼未來,吳大品提出在“合”的大前提下,要保留不同,互相學習。大家互學的目的不是趨同,而是要互相進步,促進更新的東西,更容易適應這個社會的變化。真正進步的社會是多元的,對差距要抱以同情。有差別才能有進一步的互動,不同文化沒有高下之分,不少所謂落後的民族,人際關係卻很好。要尊重基本價值,很多東西都是共通的,如“愛”就超越民族和宗教。 

  吳大品的研究雖然於歷史著墨較多,但目的則是為了中國與世界的未來,這也表達出他的拳拳之忱。綜論之後他特別提出要吸取4個教訓,即規避戰爭、意識形態歧視、尊重多元發展、共同與時俱進。要社會精神倫理重建與更新經濟民主制度並舉,要發展出“更均衡、更富人性、更能持續的環境、人格、社群和國家”。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