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孫中山遺體改殮易棺之謎 揭秘奉安大典細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04 14:26:50  


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孫中山逝世後,遺體暫厝北京西山碧雲寺
 
  營建中山陵

  孫中山生前曾經表示,希望去世後能够葬在南京。那是1912年4月1日,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向參議院行辭任禮。當天,他在衛士陪同下到南京郊區的紫金山打獵。在南山臨時休息的時候,孫中山環望四周,見天高雲低,山青水碧,鬆柏繁茂,景色宜人,不禁贊道:這可真是一個好地方,我死後如果能葬在這裡就好了。如今一代偉人終於辭世,國民黨決定遵照他的遺願,將南京紫金山選為墓地。由於陵園建設不是能够馬上完成的事情,因此治喪處決定將孫中山的遺體暫厝北京西山碧雲寺金剛寶座塔的石龕內,待南京陵園建成後再正式安葬。

  孫中山的靈柩暫時安放於碧雲寺後的第三天,也就是1925年4月4日,由在京的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推舉12人組成孫中山葬事籌備委員會。4月18日,在上海成立負責具體工作的葬事籌備處。根據孫中山的遺願,墓地自然應在南京紫金山。宋慶齡與孫科在籌備委員陪同下對紫金山多次進行實地踏勘,最終選定中茅山南坡作為墓址。

  5月15日,葬事籌備委員會通過媒體公布了《陵墓建築懸獎征求圖案條例》,同時明確提出,陵墓的建築應遵循簡樸、莊嚴、堅固的基本原則,避免奢侈華貴,整體建築預算費用以30萬元為限。

  在三個月的時間裡,一共收到四十多份應征圖案,從9月22日至26日,所有應征圖案均在大洲公司三樓公開展覽,葬事籌備委員會還在上海各大報紙刊登廣告,歡迎各界人士參觀評點。這是中國建築界空前的大事,一時人流如潮,平均每天的參觀者均在千人左右。

  9月27日,葬事籌備委員會再次召開聯席會議,最終認為,頭獎呂彥直的設計“簡樸典雅,且完全根據中國古代建築精神”,從而一致決定采用他的方案,并聘請其為建築師,主持計劃建設詳圖及監工事務。此後,呂彥直立即赴南京進行實地考察,并趕在兩個月的時間內繪制完成全部工程詳圖,以作為招標施工的依據。

  按照最初的設想,中山陵應在奠基後一年內完工,於1927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兩周年之際安葬遺體。但由於工程的艱難程度遠遠超出當初所料,再加受戰亂影響,中山陵的工程進展緩慢。從1926年1月15日開工,直到1929年春天才大致完成。而孫中山遺體移靈的時間,則是一再更改。

  1929年1月,專門負責孫中山遺體安葬的“奉安委員會”正式成立,由蔣介石任主席委員,孔祥熙為辦公室總幹事,下設總務、財務等各組。(據《辭海》所釋:君父下葬,稱為“奉安”,孫中山被尊為“國父”,其遺體安葬賦以“奉安”之禮。)

  此時,中山陵的建設已經接近收尾,又特地在南京為奉安大典修築了一條“迎櫬大道”。這條大道自長江南岸的下關碼頭直達中山陵,全長15公裡。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尤其是從一月中旬開始,雨雪持續下了將近半個月,直接影響了工程進度。因此,奉安委員會不得不再次將“奉安”的時間改為1929年6月1日。

  1929年5月,中山陵的建築以及相關工程終於相繼竣工。萬事俱備,只待那場曠世大典如期拉開帷幕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