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5月19日電/工商時報今天發表評論說,台灣的全球競爭力排名重挫,這類以全球主要經濟體進行的排名,不是台灣自己可以掌控,主辦單位IMD也承認,評比內容的2/3,來自08年上半年的經濟數據,無法真正反映各經濟體因應去年下半年至今的金融海嘯和經濟大衰退。
可是以香港、新加坡、台灣和韓國的4小龍為例,4個經濟體在評比報告中的“進步項目”,都包含出口項目,實體商品出口和勞務出口均較過去來的好;事實上,從去年12月至今,4小龍的出口均遽減2至4成,也是眾所皆知的事。
該報告肯定台灣“有進步”的項目,值得我們多想想,如政府政策反映經濟改變的適應力增強了,政府不穩定的風險降低了,台灣資金有能力直接投資海外,社會凝聚力提升了,政治貪腐現象不再,新台幣匯率足以支撐競爭力等等,這些都不是用數字就可以作假,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促成的,都是全民社會長期努力的成果。
尤其,台灣的全球排名重挫,就在反對黨走上街頭向政策示威之時,IMD肯定台灣在社會凝聚的努力,昔日的統獨對立實在不該再阻擾台灣的競爭力強化。
台灣較令人擔心的、也是IMD看的比台灣人清楚的部份,在政府層級,有財政赤字年年擴大,外人直接投資(FDI)年年萎縮,終歸是“財政部”和“經濟部”對此的政策擺盪;在企業層級,大型企業與國際接軌的經營效率偏低,股東權益受損,代表產業長期動能的創業投資遽減,已反映出台商不僅偏離國際作法,且企業經營眼光短淺。更糟的是,台灣向來驕傲的企業家精神、網路通訊環境等,一項項被香港、新加坡趕過去。
或許台灣果真如IMD壓力測試報告所反映,經濟體小、彈性大,雖然下滑急速,反彈力道也很驚人,那台灣2009年重挫的全球競爭力排名,應可望2010年再回到2008年的亮麗躍升?
真正關鍵應是在兩岸開放的效果,一如IMD所言,台灣會如何善用正常化的兩岸經貿關係來強化競爭力,到2010年之前還有很多時間,好好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