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英國財政部前顧問挑刺 國家統計局長高調回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4-21 16:55:59  


  中評社北京4月21日電/面對一位曾任英國財政部政策顧問的國外專家發出的質疑,國家統計局在統計數據真實性問題上首度表現出了不同尋常的高調回應。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日前對這篇文章特別作出批示:將不斷提升中國統計數據質量和公信力。

  《東方早報》報道,事起4月10日刊登在《華爾街日報》(WSJ)網站上的一篇文章。Tom Orlik在這篇名為《如何看待中國經濟減速時期的GDP統計》的文章中,對中國統計體系有讚有彈。文章稱,國家統計局從明年第一季度起開始提供GDP環比數據的計劃,更是朝著與國際標準接軌邁出了新的一步。但由於當地黨政官員的仕途同推動當地經濟高速增長的能力緊密相關,因此也就明顯存在人為上調產值數據的動機。

  這一次,馬建堂迅速對文章作出批示,於4月14日將其發布於統計局網站“動態要情”欄目。批示原文為:“請在我局內外網上轉發Tom Orlik先生的文章,真實可信不僅是我們履行職業責任的要求,也是自覺接受社會和公眾監督的要求。讓我們方方面面共同努力,不斷提升中國統計數據質量和公信力。” 

  4月17日,該批示連同作者原文又被國家統計局網站置於首頁顯眼位置的“最新發布”欄目。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霍德明分析說,“或許是因為這位國外專家的敏感身份,國家統計局才做出這麼大的舉動。”

  同一天,有接近國家統計局人士的話分析稱,馬建堂這樣做是希望通過此舉向國際統計界和經濟界發出“明確信號”,即中國將把GDP數據統計得更準確、更扎實。

  就在今年2月份,統計局和財政部公布的2008全年稅收收入相差3600億之巨,一度讓學者對於數據統計真實性的問題唏噓不已。而3月份的進出口數據突然明顯好轉,則再次燃起了學者的疑慮。

  對此,霍德明表示,“在現行體制下,有些誤差總是難免的。問題是,統計局的數據能不能幫助企業做出正確決策;這些數據與老百姓的感覺有沒有誤差。”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