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經濟日報:中央特事特辦 港府思維要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4-15 09:55:30  


  中評社香港4月15日電/香港經濟日報今天社評說,港珠澳大橋在中央積極推動下,火速解決資本、大橋主體承建問題,港府昨更公布由中國銀行以特惠條件提供融資。中央特事特辦,打破蹉跎已久的瓶頸,港府應藉此自我鞭策,在基建與土地批出上更積極,才能回應嚴峻經濟挑戰。

  社評說,內地政府主導的規劃式經濟,其快的特色與優勢,在興建港珠澳大橋上表露無遺。港粵就興建大橋,因利益矛盾而拖拉了十年,惟在中央去年拍板,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上月明示一定在今年內動工下,一切火速推進。

  基建投資 港府要計大帳目

  中央不但出資二十二億元,協助粵港澳三地解決出資問題,並由中交建承辦大橋主體工程設計,昨再由中國銀行以特惠利率提供三十五年貸款,項目不用再為融資周章格價;中央打通所有關節,務求達到今年動工的目標。

  社評指,大橋興建由如陷泥淖,變為全速推進,箇中一個關鍵問題深值港府思考,就是政府在推動經濟尤其基建上,應擔當甚麼角色。

  港府過去角色十分簡單,就是基建由需求帶動,港府不用思慮如何用基建推動經濟發展,且基建盡可能交私人興建。但在世界轉變愈來愈急速、鄰近城市競爭日趨激烈,香港經濟轉型又久未成功下,舊一套已不足應付新形勢。

  此不是說港府應變為大政府,事事包攬、不計成本大興土木,而是回應形勢需要,港府不能只看項目財務的小帳目,更要看其對本港經濟利弊的大帳目,若項目對整體經濟有長遠且龐大利益,港府便應更積極,甚至自掏腰包推動。

  其實,港府近期思維亦已轉變,如自資興建郵輪碼頭,惟港府要更主動。

  其一,香港必須加強與珠三角融合,才能維持、提高競爭力,故像港深機場快線、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等項目,應考慮出資加快落實;其他有助本港競爭力如機場第三條跑道、十號貨櫃碼頭等,更應加快籌建,勿誤時機。

  推動產業 要打破土地瓶頸

  其二,土地是本港拓展新經濟引擎的瓶頸,像港府本月初提出要發展六大產業,包括教育樞紐、醫療中心等,都需有土地支持才能發展。港府既決定要加以推動,那不但應加快有關土地批出,更要從戰略角度定出地價,以免高昂土地成本,扼殺產業,結果又陷入多說少做的困局。

  面對競爭更激烈的新形勢,正如溫家寶寄語香港,不進則退。港府要有新思維,擔當更積極角色,才能提升香港競爭力,免卻邊緣化憂慮。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