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南方朔:郭冠英案挑動省籍神經 事件未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23 10:06:23  


  中評社香港3月23日電/政論家南方朔今天在香港媒體撰文說,任何社會都會將人群據種族、膚色、宗教、出生地、階級、職業等而做出區隔。而有區隔,自然就會有歧視,如果它們彼此的矛盾愈大,這種區隔與歧視就會更嚴重,甚至惡化成相互間的厭憎,甚至仇視。

  台灣族群沒有種族之別 卻有“準種族”的強度

  而在台灣,表面看來似乎平靜無事,但人群之間的外省人、閩南人、客家人之間的所謂“族群矛盾”卻始終長期而頑強的存在著。族群中的原住民和客家人,由於不在矛盾的中心,它們和別的族群遂相對不緊張。而外人和閩南人(即福佬人),則因族群矛盾和政治矛盾合而為一,其矛盾的尖銳程度遂變得最大。台灣的統獨、藍綠、北南這種基本的矛盾,都是“外省——閩南”基本矛盾的延長,也有人將它稱為“外省——本省”的矛盾。

  文章指出,而這種矛盾的形成,當然不是沒有原因的。1949年國民黨政權退抵台灣,龐大的黨政軍公教,整個統治班子都到了台灣,從中央到地方差不多的位子都被佔據,所謂的台灣人當然受到擠壓,這也是“國民黨——外省人——外來政權”這種等號關係的起源。由於外省人有著政治權力為憑藉,而且多半集中在北部都會區,自然也有極大的文化權力和優越感。這些客觀條件的存在,乃是民進黨以省籍訴求為口號,得以快速成長的原因。所謂的“二二八”、“白色恐怖”,只不過是省籍矛盾中特別突出的事例,因而被當做主要的象徵工具而已。

  因此,台灣的族群並沒有種族、膚色這種本質性的差別,但因過去的歷史原因,它卻有著“準種族”那樣的強度﹕

  當民進黨在野時,它就以被迫害的台灣人、外來政權、愛台等做為訴求;當它執政,則大小官員幾乎泰半皆由所謂的台灣人出任。由於族群平等這種價值在台灣相當普遍,因而縱使民進黨的普通頭面人物,也不太敢於公開發表族群挑釁的言論,大家只是玩著影射式的族群遊戲,例如陳水扁宣稱“中民眾欺侮台灣人“總統””,即是省籍影射。但在民進黨的非頭面人物或激烈支持者裏,詈罵外省人為“中國豬”之類的惡性言辭,倒也並不鮮見。

  而國民黨方面,由於它的核心群眾多半為外省人,因而長期以來外省人都在國民黨政權內扮演著主要角色,外省人同時也擁有極大的文化權力,而這種情況,在過去8年民進黨執政時,外省人自然也多出了一份失落感,而這種失落感,後來終於能在反台獨和反貪腐這些題目上找到了寄託,因而“反台灣人”這部分遂被掩蓋。一般的有識者,由於深知族群敵對容易受到譴責,也都不敢和不會隨便去碰觸,這也就是說,儘管兩邊都有著各自的省籍情結,但多少都還能知所節制,不敢公開挑起。

  文章指出,不過,上星期發生的所謂“郭冠英案”,終於讓人們體會到,省籍問題在台灣看似平靜,其實卻仍然暗潮洶湧。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