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媒:中國又不賣帳 可樂屢吃各國閉門羹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19 15:54:59  


這次收購匯源又失敗,可口可樂為什麼總是不受各國政府歡迎?
  中評社香港3月19日電(記者 黃曉南編譯報道)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8日刊文說,可口可樂集團(Coca Cola)一心收購海外品牌以維持增長動力,然而屢次受到各國監管當局的反對而失敗,最新近的事例是在收購中國匯源果汁的交易上無功而還。

  這篇題為《可樂想請世界喝一杯,世界再一次拒絕了它》的文章說,可口可樂在全球軟性飲料(soft drink)市場的佔有率高達50.5%,但這個市場的增長正在漸漸放緩,可口可樂唯有不斷從世界各地收購果汁、樽裝水以至各類非碳酸飲料的品牌,務求擴闊產品層面,進一步打擊競爭對手。然而,可口可樂在全球攻城掠地的征途,卻一次又一次的遭到各國監管當局的反對而受挫。

  可口可樂最新近的一場敗績,當然就是在今天(18日)受到中國商務部的反對,致使收購匯源果汁的交易告吹。這宗交易本來會是可口可樂史上最大規模的海外收購,而且符合集團的兩大發展目標:一是擴大在龐大的中國市場的佔有率,二是在進軍非碳酸飲料這個關鍵市場上邁出重要一步。

  這一次的失敗難免令人聯想起1999年的同類事件。當時,法國當局同樣阻止了可口可樂從保樂力加酒業集團(Pernod Ricard)手上,收購法國“國寶級”品牌、法奇那果汁汽水(Orangina)。如果當年的交易成事,可口可樂在法國市場的佔有率將一下子躍升至58%,這自然引起了死敵百事可樂(Pepsi)的強烈反對,百事並向法國政府作出投訴,稱這宗交易會削弱法國飲料市場的競爭程度。

  同年的較後時間,可口可樂亦計劃收購吉百利食品公司(Cadbury Schweppes)在美國、法國和南非以外市場的飲料業務,然而亦同樣遭到了各地政府的反對,各國認為此舉將會讓可口可樂在她們國內的市場上取得壟斷地位。可口可樂唯有從計劃中剔除了大部分的歐盟國家,讓總收購價從18億美元減到11億美元,最後更下調到7億美元,才獲得了放行。

  上述的種種失敗,被歸咎於當時的CEO依萬斯特(Douglas Ivester)在進行海外收購時與各國監管當局“硬碰硬”的策略,最終並導致了依萬斯特的黯然下台。自2002年起,可口可樂嘗試改變策略,重新建立形象,務求改善與外國政府的關係。現任CEO肯特(Muhtar Kent)就為與中國建立友誼而投放了大量的努力,包括在最近專程前赴上海,宣布未來三年內將新增20億美元投資於集團在中國的業務運作,此舉當時被視為向中國政府示好,以求收購匯源的方案獲得批准。現在交易又一次拉倒了,在環球併購的征途上,可口可樂仍得屢敗屢戰。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