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吳曉靈:外匯儲備可用於擴大內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09 13:33:35  


  中評社台北3月9日電/國際金融危機不斷深化,如何讓中國1.95兆美元的外匯儲備在“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中發揮作用,同時又要確保中國的經濟安全,成為擺在中國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

  台灣經濟日報報道,近日,大陸經濟觀察報就全球金融危機下的中國外匯用方式、外匯儲備多元化配置改革等問題,專訪大陸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人行原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原局長吳曉靈。以下是專訪內容:

  擴大進口鼓勵對外投資

  吳曉靈認為,外匯儲備對應的是央行的負債,其性質不同於儲蓄和財政資金,也就不能簡單地分給個人或者政府部門直接使用。其最佳應用方式應是,企業在國內籌集人民幣股權投資基金購匯後,開展對外投資。而鼓勵擴大進口和對外投資,適度減少儲備規模,應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政策取向。以下是問答摘要:

  問:究竟什麼是外匯儲備,其與儲蓄和財政資金有什麼不同?

  答:外匯儲備是國民經濟運行的結果,與企業和居民的貨幣財富是相對應的。

  外匯儲備在不同國家有不同的管理制度。有些國家,比如日本,外匯儲備是收購財政資金形成的,一般由財政部代表國家管理,委託中央銀行按財政的管理政策操作。有些國家,比如中國,由人民銀行收購,直接管理並操作。

  還有一些國家兼而有之,財政、央行均有外匯儲備,各自管理,但在動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時一定是由中央銀行或委託中央銀行進行操作,否則市場信號的混亂會影響國家金融的穩定。

  問:在全球金融危機下,中國外匯儲備管理應該遵循那些原則?如何實現外匯儲備的多元化配置?為什麼在外匯儲備中美國國債所占的比率較大?

  答:外匯儲備管理必須貫徹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動性的原則。

  外匯儲備是人民銀行的資產,但同時也是人民銀行對社會的負債。保持外匯儲備的安全是最重要的。既然是負債,人民銀行要對商業銀行的存款和所購買的央行票據付息,外匯儲備也必須盈利。既然企業和居民隨時有可能用人民幣購買外匯,外匯儲備的流動性,即隨時變成外幣現金的可能性也要強。

  從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動性出發,各國外匯儲備一般是購買外幣發行國的政府債務、高信用等級的公共機構債務。這當中為了分散風險要進行幣種配置、債務期限配置,要考慮國家貿易和投資的地區、國別結構。

  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央銀行的外匯儲備經營策略是保守的。人民銀行的外匯儲備中含有美國房利美、房地美的債券,也因為它們是美國政府支援的公共機構,有美國政府的擔保。從中央銀行外匯儲備經營的原則中,我們不難理解為什麼外匯資產的配置中美國國債占比較大。

  必須貫徹安全性盈利性

  近年來由於各國央行外匯儲備增長較快,美國國債收益率下降,有些央行也做了一些積極投資的嚐試,但是這種投資的比率都極小。

  問:有學者提出,將外匯儲備平均發放給大眾以刺激消費。從專業的角度講,外匯儲備可不可以分給全國人民?

  答:從人民銀行外匯儲備的來源,我們可以知道外匯儲備是不能分的,也是不能用於社會保障的。

  問:外匯儲備可不可以用於啟動內需?如果可以的話,應該怎麼用?

  答:從廣義上講是可以的,比如此次商務部帶領企業家用130億美元到歐洲進行高技術產品的採購。如果採購成功一定是要支付外匯。

  問:外匯儲備可不可以用於資源性投資和股權投資?如果可以,具體有那些可行的投資方式?

  答:用外匯到國際上購置資源性商品,進行資源股權投資或對一般企業投資是國家近幾年鼓勵的方向。但由人民銀行直接投資是不行的,因為這些錢是對中國居民的負債。

  企業和個人要投資,可以用人民幣把外匯買過去,由買外匯的人承擔投資風險。考慮到短時間內企業和個人大量購買外匯,外匯儲備會迅速減少,有出現國際支付危機的可能,因而國家對外匯投資還有一定的管制,即資本專案管制。但面對我國1.95兆美元的外匯儲備,出現支付危機局面的概率極小。

  外匯儲備還有一種用法就是成立國家主權基金。這些基金絕大多數是政府花錢購買外匯然後對外投資,由政府承擔投資風險。中國政府2007年發行人民幣1.5兆元國債,購買2,000億美元外匯,成立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就是這類用法。

  目前社會上有許多購買戰略儲備物資和成立資源、能源投資基金的建議,這些建議是可行的,但必須有人拿人民幣來購買外匯。

  購匯的人民幣從哪里來?如果是政府行行,可以由財政出錢,那怕是政府發債籌集資金;如果是企業行為,可以是企業的資本金,也可以是銀行貸款,當然貸款的企業,其資產負債狀況要在銀行評定的安全範圍之內。

  幫助企業負擔部分風險 

  我們最應該鼓勵的是企業在國內籌集人民幣股權投資基金購匯後對外投資。企業直接對外投資有許多不可預見的風險,政府也可以用成立產業投資引導基金的方式幫助企業分擔部分風險,鼓勵企業走出去。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