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央日報:全力支持兩岸簽署經合架構協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04 10:12:29  


  中評社台北3月4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的社評說,正當朝野及學界為兩岸是否簽署“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 CECA)一事爭辯不休之時,馬英九為此親自上電視接受專訪,說明政府政策方向,確定政府將就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ECFA)一事與大陸進行協商。 

  社評說,對於馬英九親自為兩岸簽署ECFA一事定調,我們給予高度肯定,因為兩岸不論是簽署CECA 或是ECFA均是順應世界潮流、避免台灣經濟邊緣化、合乎台灣經濟發展之需要、以及提升人民福祉的政策,希望政府儘速開始與大陸展開協商。 

  在順應世界潮流方面,目前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架構下,會員間已有421個“區域貿易協議”(Regional Trade Agreement, RTA)向WTO核備,230個RTA有效實施中,WTO會員簽署RTA之主要目的就是降低關稅及非關稅貿易障礙,增進貿易往來,這已是世界潮流。兩岸若簽署ECFA並向WTO核備,絕對是順應世界經濟潮流之行為。 

  在WTO分類上,將實施部分貨物(Goods)減免關稅之協議,歸類為部分範圍(Partial Scope, PS );對於較大範圍的貨物減免關稅的歸類為自由貿易協議(Free Trade Agreement, FTA);若是協議內容含有服務業(Services )的合作,則將之歸類為經濟整合協議(Economic Integration Agreement, EIA),WTO另有關稅同盟(Custom Union, CU)報備的例子,但僅限於貨物的關稅同盟。而截至目前為止,WTO尚無共同市場及經濟同盟報備的案例。這也就是說,兩岸不論簽署協議的名稱為何,最後向WTO報備時均以實質內容來歸類,朝野及學界實在沒有必要為名稱問題爭論不休。 

  社評說,就避免台灣經濟被邊緣化而言,二○一○年東協加一成立後,大多數東協的產品可免關稅進口大陸,而台灣出口大陸之石化、機械、汽車等產品要徵6.5%-14.9%不等的關稅,廠商是處於不公平的貿易環境下經營。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估計,明年東協加三成型後,台灣產品的出口競爭力必然下降,將有為數超過十萬名員工失業,後果相當嚴重。 

  目前台灣僅與台灣與巴拿馬、瓜地馬拉、尼加拉瓜、薩爾瓦多、宏都拉斯簽署FTA,這些國家與台灣貿易僅佔我對外貿易總額的0.159%,效益有限,台灣應與貿易金額較多的對象,包括美國、日本、中國大陸、新加坡等才更具意義。與大陸簽署ECFA是台灣整體對外貿易政策的重要一環,並不是唯一及最終目標,希望在野黨不要一再用依賴大陸之理由來反對。 

  就台灣經濟發展需要而言,台灣是以外貿為導向的經濟體,出口占台灣國內生產毛額(GDP)總額的比重為73.48%(2007年),對台灣經濟成長有重要貢獻,台灣有必要與其他國家簽署FTA,以去除人為貿易障礙,確保出口持續暢旺。目前大陸為台灣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夥伴及第二大進口夥伴,政府有必要與大陸簽署ECFA,確保兩岸經貿持續為台灣經濟貢獻力量。 
另一方面,目前有超過七萬家台商在大陸經營,台商在大陸經營並對台灣採購原料及零配件,促使我對大陸出口,是台灣經濟實力的向外延伸,政府有必要與大陸簽署ECFA,確保台商再大陸的經營權益。 

  最後就提升台灣人民的福祉而言,多年來兩岸貿易往來為台方累計賺取超過三千億美元以上的貿易順差,對台灣經濟成長貢獻度相當高,有效提升人民的福祉,與大陸簽署ECFA,降低關稅及非關稅貿易障礙,替產業營造良好的投資經營環境,是救產業,同時也是救失業的重要方法,目前石化業、機械業、汽車業,以及六大工商團體均表示同樣看法。而根據台灣經濟研究院用GTAP實證模型分析指出,兩岸簽署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可為台灣實質GDP增長0.16%、貿易條件增長1.94%、投資水準增長3.15%等影響,可以有效提振我經濟成長,提高人民福祉。 

  社評指出,過去兩岸經貿往來為我經濟成長提供重要的動力泉源,兩岸時有必要簽署ECFA以使兩岸經貿往來更為順暢,兩岸不論是簽署CECA 或是ECFA均是順應世界潮流、避免台灣經濟邊緣化、合乎台灣經濟發展之需要、以及提升人民福祉的政策,希望在野黨不要逢大陸就一味反對,同時也希望政府儘速開始與大陸展開協商,儘速“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原則,加以落實。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