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華郵:兩岸協商CECA 邁向統一重要一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22 11:45:42  


  中評社台北2月22日電/美國“華盛頓郵報”今天報導,台灣與中國大陸正在協商的“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CECA)”,將使台灣更依賴中國大陸,而這項兩岸貿易協定“代表兩岸朝向可能統一的重要一步”。 

  中央社報道,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在國際版第9版以半個版面刊出這篇發自北京的報導,內容首先指出,台海兩岸協商中的CECA,允許貨物、資金與服務在兩岸間自由流通,使中國大陸與民主自治的台灣更加互相依賴。 

  報導稱,儘管台灣方面淡化這項貿易協定的政治影響,中國大陸方面則已經高談兩岸的終極統一。 

  這篇文章引述多位兩岸學者的評論,其中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指出,當兩岸由敵對轉為和緩關係,這項經濟協定將是重要里程碑,“朝向兩岸完全經濟整合,也是朝向最終統一的必要條件”。 

  報導說明兩岸政府自1949年分離,中國持續宣稱台灣為不可分離的一省,台灣則維持完全民主自治。美國依據1979年國會制訂的“台灣關係法”,有義務協助台灣自衛,對抗中國大陸可能發動的軍事攻擊。 

  但報導強調,美國對台灣的這項承諾,本質上是模糊的,而美國長期對台軍售觸怒中國,中國大陸對台灣部署超過1000枚飛彈,分析家審慎注意中國大陸運用言詞與佈署飛彈的策略,來評論兩岸之間的緊張情勢。 

  報導指出,台灣的馬英九去年五月就任後,採取與中國改善關係的路線,一改前任陳水扁支持台灣獨立並經常觸怒中國與美國的做法。 

  馬英九在競選時承諾兩岸直航常態化,包括客運、貨運與郵政,以及兩岸間每6個月舉行高層對話。報導說,諸多企業與廠商強力支持馬英九的這項政策,反對黨與學界則強力批判。 

  台灣大學經濟教授林向愷指出,無論這項兩岸經貿協定採用什麼名稱,它都將等同於“實質上的統一”。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洪財隆形容這項協定為“帶刺的玫瑰”,將深化台灣對中國大陸的依賴。 

  報導指出,馬英九20日接受“台北時報”(TheTaipei Times)專訪時似乎宣示,推動CECA勢在必行,但報導也指出,當台北時報記者問到這項協定是否將使外界認知台灣屬於中國?馬英九沒有直接回答。 

  馬英九當時表示,國際社會將怎麼看待這項協定,要看個別國家的立場,“有些國家支持我們,我們的友邦不認為簽署這項協定就代表台灣成為共產中國的一部分”。 

  馬英九在專訪中強調,政府將減少政治與意識形態干擾,以經濟措施來解決經濟問題,目前並沒有看到共產中國企圖強迫台灣做不願接受的事,“如果他們這樣做(強迫台灣),我們不會接受”。 

  華郵這篇報導指出,馬英九與政府最近的說法似乎顯示這項協定已成定局,“經濟部”國貿局副局長徐純芳的說法卻相對審慎。她說:“何時簽訂CECA屬未知數,目前台灣內部還有很多反對聲浪。” 

  報導說明兩岸經濟持續互相依賴的歷史背景,強調馬英九進一步鬆綁台灣的經貿限制,包括人民現在可以直接從中國上海旅行到台北,不再需要轉經第三地。 

  但這篇報導也指出,台灣經濟面臨衰退,尤其去年第四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呈現萎縮8.36%的歷史紀錄,馬政府希望來自中國大陸的投資能提振台灣經濟。 

  台灣區石油化學工業同業公會執總幹事謝俊雄向華郵表示,台灣的石化產品半數銷到中國大陸,但中國自南韓進口石化產品的關稅即將取消,這讓台灣的產品陷於不利局勢。因此他說,業界主張兩岸儘快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我們已經呈送一封緊急信給政府,希望政府快點推動這項協定”。 

  他強調,企業界的訴求很簡單,就是台灣受到跟其它國家不平等的對待,“我們需要爭取平等對待,否則未來可能有近半數台灣產品根本賣不出去”。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