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如果沒CECA 台灣何去何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21 09:54:16  


台灣可能面臨的風險是:會不會由“國際政治孤兒”更進一步惡化成“國際經濟孤兒”?
  中評社台北2月21日電/聯合報今天的社論說,正當九○年代風起雲湧的“全球化”蔚為普世顯學之際,國際金融海嘯倏然爆發,竟使“保護主義”及“經濟民族主義”又蠢蠢欲動。這是不是對“全球化”的質疑或反動?

  台灣是出口導向的經濟體,國家經貿命脈正是寄託在“國際化”或“全球化”之上。爾今“全球化”的思維與操作受到質疑,台灣在創鉅痛深之餘,更面臨何去何從的問題。

  社論說,在歷史長河中,經濟思想與操作的主流,往往呈現鐘擺現象。一端擺向自由放任,另一端擺向管制與責任。就資本主義言,從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至十八、十九世紀的“經濟帝國主義”,皆是為經濟強權及開放市場背書的經濟理論;至二十世紀末,因通訊及交通的精進,及產業技術漸趨平等化,使得企業進入微利時代,“全球化”遂成為在客觀上打破企業經營障礙,及在主觀上解放企業所受政治束縛的新理論。

  然而,正如二十世紀初社會主義企圖扳回資本主義的鐘擺,或三○年代凱因斯修正了自由經濟的鐘擺;現今“全球化”引發的全球金融風暴,導致“保護主義”、“看得見的手”及“經濟民族主義”儼然成為新顯學,鐘擺回頭,毋寧亦是順理成章。

  其實,“全球化”一如所有的自由經濟理論,其中雖有合理及進步的因素,但也包裝了經濟強權的擴張動機。由於“全球化”利弊互見,各國雖不能否定“全球化”,卻也對“全球化”多所補綴;最顯著的作為,就是方興未艾的“區域經濟組織”如歐盟與東協加N,及蔚為風潮的自由貿易協定(FTA)。亦即以“區域化”來平衡“全球化”。如今,“全球化”因金融海嘯而受質疑,但智者皆不願再陷三○年代相互毀滅的“經貿壁壘”、“保護主義”;於是,“區域經濟組織”極可能是國際經濟鐘擺的落點,做為未來療傷止痛時期的中途之家。對於許多國家而言,這次“全球化”的傷害愈重,“區域經濟組織”及FTA的運作將愈重要。

  無論是“全球化”或“區域經濟”,最重要的效應是在擴展經濟活動的規模或舞台。當“全球化”面臨抵制,而“區域經濟組織”可能更趨堅實之際,台灣若是面對一個一個形同經濟壁壘的“區域經濟組織”或FTA,卻無明智的布局,恐將四出碰壁,不知如何自處。我們可能面臨的風險是:會不會由“國際政治孤兒”更進一步惡化成“國際經濟孤兒”?

  社論指出,台灣是個小而淺的經濟體,若被各國的FTA及區域經濟組織排斥又包圍,台灣將在國際經濟上失去角色及腹地與市場。這就是十餘年來懸吊在台灣頭頂的“邊緣化”危機,如今這個危機已因“全球化”的思潮受挫,“保護主義”及“經濟的民族主義”蠢蠢欲動,及區域經濟組織的經濟壁壘一座座築起,而更形緊迫與嚴峻。畢竟,“全球化”思潮所鍾的世貿組織(WTO)已因多哈回合談判破裂而功能大失,“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不易實現,但區域經濟組織及FTA卻是運作較佳的體制。台灣若陷於“全球化”退潮、“區域化”漲潮的包夾中,恐將命運難測。

  最近朝野常常論及東協加N及兩岸CECA,即是有關此一議題的討論。十餘年來,台灣曾在主觀條件較佳、客觀因素較寬鬆的情勢下,錯失了“亞太營運中心”之類的機遇;如今在各國的區域經濟組織及FTA即將對台灣形成排斥及包圍的危機中,台灣卻仍如鍋裡的青蛙,對快速加熱的水溫毫無警覺。

  社論說,兩岸簽定CECA,誠然有困難,有風險;台灣想要透過CECA與東協加N掛勾,也未必能全如我願。但是,如果沒有CECA,如果不試試有否參與東協加N的機會,如果不回頭試試與新加坡或美國的FTA,台灣會不會邊緣化?台灣會不會淪為經濟的國際孤兒?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