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加華人創業成敗之關鍵:誠信和價值取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16 10:02:56  


  中評社香港2月16日電/自主創業,即自己給自己做老板,是加拿大華人移民生活的顯著特色之一。有很多的創業成功者,也有很多創業中途失敗者。特別是在目前經濟不斷走低,下崗失業者日衆的情形下,政府及社會各界也鼓勵自主創業。自主創業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對移民而言,切莫受到誤導而走入誤區。

  據加拿大《北美時報》報道,目前旅加華人自主創業,在超市,培訓學校,地產經紀幾個領域中已經形成了板塊規模和效應,那麼這幾塊的現狀及個中滋味又是怎樣呢?

  真實的生意場

  加拿大的華人超市蓬勃發展也就是近五、六年的事。早在八、九年以前,多倫多的華人超市寥寥無幾,而且里面的物品品種少,質量差,價格高,遠遠不能滿足華人的需要。那個時期來的一些移民直到現在最深刻的記憶首先是飲食方面的不適應。特別是北方來的移民提及那一時期的生活,往往是一句嘆息:那時可真難哪,想買一棵葱,一袋大醬,根本就買不到。因為這種巨大的消費需求潛力,早期幾個有膽識有市場眼光的福建人在多倫多按大陸人消費習慣建立了第一家華人超市。然而隨著華人超市的發展,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反而是這幾位先行者首先被擠出了市場,或轉手,或破產,已不知蹤跡。

  華人超市因為門檻較高,一個中等規模超市的首次投入約需百多萬加元,有效地阻擋了一大批欲從此業者,所以整體板塊的綫條顯得簡單,整個多倫多的華人超市屈指可數。然而就是這麼幾家綫條簡單屈指可數的華人超市,也滿是如刀光劍影般的激烈競爭。這種競爭之激烈到何種程度,從不斷有超市轉手倒閉,不斷有人退出即可窺見一斑。競爭的手段商家不想透露,但可以想象也不外乎降低運營成本,打價格戰。運營成本的降低也極少有商家以管理見長,以管理來降低成本,大多數業主只是靠降低員工工資,延長員工工作時間來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移民中口頭流傳的幾大打工雷區,即:超市餐館車衣廠,超市赫列其首,可見其工作的艱辛及管理的水平。

  香港人經營的香港風格的超市賺錢了,馬上就有香港人跟進;福建人經營的大陸風格的超市賺錢了,馬上就有更多的福建人跟進,中國人習慣盲從,一窩蜂往獨木橋上擁擠的特性,在移民加拿大後展現的更為充分。不斷地有人跟進,又不斷地有人退出,以價格取勝,有人挺得住,有人挺不住。因為想自己做老板,又限於語言、技能及文化背景的關系,只能做華人生意,而華人的市場容量又是極其有限的,所以擁擠、競爭激烈是必然的。

  價值的偏位

  在華人的觀念中,師者,聖也;師者所以為師,傳道、授業、解惑之能使然。中國人共同的感受,在中國國內辦學校是最難的,不但是出於師道的要求,也限於極高的幾近苛刻的門檻。反而是中國人到了語言與文化都陌生的加拿大,招生辦學、解惑授業竟然成為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自然也有成功者,但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失敗者。幾年前中國國內每年都有大量的學生來加拿大留學,所以針對留學生的課程補習學校,在多倫多如雨後春笋,幾日之間冒出百多家。短短的幾年時間過去了,這百多家補習學校今又何在?幾乎消失殆盡。這是搶食與貿然進入的必然結果。

  目前多倫多華人辦學最活躍的還是職業培訓學校。有少數幾家學校經營得法,運行有序,滿足了新移民對重新學習技能的需要,也基本發揮了解惑授業的師者職能。也有少數學校違規操作,攪亂市場,被政府勒令整改或是關閉,甚至影響了華人培訓學校的整體形象。這只是兩種極端現象,更多的培訓學校是在慘淡經營,依靠各種手段招徠有數的幾位學員,根本維持不了學校的正常運作,這類學校的培訓質量是不能保證的,最後遭受損失的還是學習者。

[page title= subtitle=]
  甚至有的學校不守誠信,弄虛作假,騙人騙己,這類培訓學校基本上喪失了一個師者的莊重,僅僅是把學校當成了完全的生意場,卻也是一個違背商道,破壞規則,以欺騙手段而終使自身陷入惡性循環的生意場。培訓學校自然也是一門生意,既是生意,就得按做生意的規則辦事,違背了規則,受害的是自己。把師者的莊嚴當成了生意,已有所不妥,卻又不按生意的規則辦事,則有違天道,難以為繼甚至最終破產就是很自然的。不是市場打敗了你,是你自己打敗了自己。這類的培訓學校,這類的師者,已經失去了存在的價值。

  市場的淘汰

  據權威人士介紹,目前中國移民在多倫多從事地產經紀職業的約有2000人。從業者如此之衆,大概與投入低又容易入門有關,三兩千元的投入加上幾次考試,就可以入門。中國人雖然有英語之礙,但考試對中國技術移民而言仍然是強項。華人地產經紀也幾乎完全做華人的生意,而各個階段想買房賣房的華人總是有限的,僧多粥少,競爭尤烈。

  衆所認同的是華人地產經紀行業的“二八定律”,即只有20%的人能堅持下來,而80%的人將被淘汰。目前房地產行業不景氣,“二八定律”已經變成了“一九定律”。而房地產經紀從業者的一個突出的感受是心酸,所遭遇的精神折磨是經常的,難以忍受而又必須忍受。這種感受也影響了一些地產經紀對職業操守的堅持,既然是一種職業,收益是最大原則,甚至不擇手段,能做一單是一單,造成了目前華界內地產經紀與買家賣家的互相矛盾的心態。這種心態使生意的成交量下降,地產經紀的收益下降。這或許是“二八定律”抑或“一九定律”一個很重要的緣由。

  其實依記者的觀感,華人自主創業過程所遭遇的成功或者失敗,起決定因素的并不是市場,而是誠信及價值取向。同樣的市場條件下,同樣的操作模式,仍然有人成功,仍然有人失敗,已經很說明問題了。堅持誠信及正確的價值取向,用誠信來做生意,用規範的手段謀取利益,是華人移民在進入加拿大這樣一個完善的市場體系內必須先補上學足的一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