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李道豫:允許李登輝訪美 克林頓認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01 11:01:27  


 
  “克林頓知道錯了”

  在李道豫任內發生最為緊張的事件,還屬1995年美國允許李登輝訪美。1995年5月22日,美國突然宣布,克林頓決定允許李登輝於那年6月的第一周到美進行所謂“非官方的、私人的訪問”,參加康奈爾大學的畢業典禮。

  就在李登輝到康奈爾大學的當天,克林頓在白宮緊急約見李道豫,在對允許李登輝訪美進行辯解外,也重申美國執行一個中國政策,而不是“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政策。

  李道豫當場向克林頓表示,不能接受美方的解釋。他回憶說,“李登輝不是普通人,而是台灣政治人物,他必然要在美國進行鼓吹‘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政治陰謀活動,美國允許李登輝訪美嚴重違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是嚴重損害中美關係的政治錯誤。我要求美國政府立即糾正。克林頓的臉一下子紅了。進而他又加以辯解,我又進行了駁斥。最後會面結束,我們甚至沒有握手。”

  同年6月9日,李登輝在康奈爾大學發表了政治色彩濃厚、實質上宣揚“兩個中國”和“一中一台”的政治性演說。

  中國政府當即做出強烈反應。同年6月17日,李道豫回國述職,與此同時,美國駐華大使芮效儉也任滿回國,中美關係實際上降到代辦級關係。為了表示抗議,中國政府還停止了一切高層往來。

  李道豫分析說,“美方最初不相信中國會做出強烈反應。經過此事之後,美國人不敢再有類似的動作了。克林頓在他的回憶錄中也承認,允許李登輝訪美是他任內的錯誤。”

  李登輝訪美對於中美兩國關係造成的緊張讓兩國領導人的互訪也陷入了冰凍期。李道豫回憶說,1996年,美國展開對華政策大辯論,最後的共識是中國崛起不可阻擋,美國只有對華展開合作,必須開展高層互訪,才能讓兩國關係走上正確的軌道,別無他路。中美兩國領導人當年11月在馬尼拉APEC會議期間達成兩國領導人互訪的協議。

  1997年10月下旬,江澤民赴美正式訪問,李道豫作為駐美大使參與準備並全程陪同。中美發表聯合聲明,雙方同意在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原則基礎上處理兩國關係,共同致力於建立面向21世紀的中美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1998年6月下旬,克林頓應邀訪華。兩國元首互訪推動了兩國關係發展。

  “當時美方安排克林頓訪華時,原考慮順訪其他一些國家,後來鑒於訪華的重要性,克林頓專程訪問。隨著高層互訪的開展,中美關係發展到一個高點。”1999年冬,兩國經過艱巨努力,終於就中國加入WTO達成協議,並解決了中國永久最惠國待遇問題。

  李道豫說,兩國關係從低谷走向高點,離不開改革開放30年所帶來的中國國力強盛和雙方越來越多的共同利益。

 “美國人看到我這股韌勁都害怕”

  李道豫說,在出任駐美大使期間,給他的感覺是,上至國會議員,下到普通百姓,美國人對中國的了解並不多;如何改變某些議員的看法,改變中國在美國民眾心中的形象,曾讓他大傷腦筋。

  “華盛頓是難以居住的城市,在華盛頓當大使是最難的工作”,一位日本大使在離開華盛頓時說的話讓李道豫記憶猶新。只要有韌勁,就沒有什麼難事。在李道豫看來,搞外交只要把握著擺事實、講道理、堅持原則、不失靈活,不卑不亢這一原則,也就不怎麼難了。

  美國國會每年的反華提案達到十多次,因此游說的重點自然就在國會上。他說,“我要經常到議員的辦公室與他們會談,因為外交層面的問題必須要說透了,講清了,才能讓人明白。”

  李道豫說,在美國期間,與克林頓各種形式的會面就有19次,常與其爭得面紅耳赤,在一些原則問題上不做出半點讓步,“當時美國人看到我這種韌勁都覺得害怕,一些尖銳問題就要當面攻克下來,不管是總統,還是議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