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撤除飛彈說 阻礙兩岸簽署和平協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24 00:13:11  


飛彈不如銀彈,加強兩岸合作,方是臺灣維護自身安全之道。
 
  以“撤除飛彈”作為兩岸和平協議 前提之問題與檢討

  承上所述,儘管目前兩岸之經貿文化交流發展,透過第四次國共論壇達成之共識,對於未來兩岸經貿將有絕對正面之助益。然而兩岸關係之發展,若欲更進一步進入實質性的討論,對於兩岸和平協議簽訂,第一步首先面臨到的問題,即為馬政府在就職後對於兩岸關係之宣示,亦即需以對岸“撤除飛彈”,作為兩岸和談、簽署和平協議之前提。此一對於兩岸發展和平關係之思維,乍聽之下似為維護台灣安全、維護台灣主權與確認對岸善意之必要考量,然而無論就國際戰略思考、金融經貿發展的時效性與台灣內部意識形態角力等不同面向觀之,“撤除飛彈”均為一有礙兩岸簽署和平協議,使兩岸和談最終成為“空中閣樓”之阻礙 ; 不僅無助於兩岸關係之正常發展,亦將造成事實上架空和平協議簽訂可能性之窘境。面對目前瞬息萬變之國際情勢與金融海嘯對於全球經濟之衝擊,馬政府是否仍應堅持此項主張,則值得我們更進一步深思。其理由如下:

  (一)就國際戰略角度觀之

  從歷史的角度觀之,自明朝末年開放對外交通以來,東南沿海之紛亂向來是中國政府之心腹大患。從明朝末年以來的日本浪人倭寇擾亂沿海邊防、清朝末年的鴉片戰爭、英法聯軍戰爭、清法戰爭,無一不是禍起自東南沿海。因此,依循歷史之經驗與教訓,對於東南海防管理向來為中共政府軍事管理上之一大重點。貿然要求對岸以“撤除飛彈”作為交換兩岸和談之前提但書,不僅係對於對岸軍事國防之主權核心領域進行干涉;另一方面無可否認地,中國作為東亞第一大國,無論在政治、經濟、國防等各種面向上之政策改變均動見觀瞻,受到全世界的關注。撤除飛彈不僅係台海關係之重大改變,對於中美關係、中韓關係、中日關係等各方面之戰略部署,均將帶來相當重大之影響。換言之,就國際戰略之現實而言,撤除飛彈不僅關係到台海之間,美國、日本與韓國等與中國發展有直接利害關係之國家,是否果真樂見中國在軍事部署上進行如此巨大之改變,就各該國家基於自身之利益考量,與撤除飛彈後“牽一髮而動全身”之嚴重性,仍容有疑問。

  另一方面,依目前國際戰爭型態之發展,台海安全之維護是否果真仰賴沿海飛彈之撤除即可達成,亦為一有待討論的問題。事實上,依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之研究指出,2007年全球武器採購排行榜之全球各個國家中,中國僅次於美國與英國,為全球第三。以中國軍事武力之實力而言,對於台海安全之威脅絕非僅限於沿海飛彈之設置。因此綜上所述,要求對岸以撤除飛彈作為兩岸和談之前提,就國際戰略之角度而言,乃是一不切實際之想望。

  (二)就國際外交情勢發展觀之

  在此波金融海嘯之肆虐下,以美國為首之現代資本主義國家無一不受到相當大的傷害。相較於此,中國之經濟表現與國家發展,即受到世界相當廣泛之注目。

  事實上,中國的崛起早在鄧小平時代走向改革開放以來,即為世界注目的焦點。過去西方世界所認識的亞洲分為兩大區域,以日本、韓國、台灣、香港為核心之開放亞洲,在政治上推行民主政治、經濟上採用市場機制,對於西方世界之價值友善。以中國、馬來西亞為首的則為另一個亞洲,對於西方價值與文化較為不友善,而自有一套運作的政治與市場機制。然而經過中國30年來的改革開放,現在世界看待亞洲的方式,已經從過去的二分法,走向了三大區塊:中國、日本、以及以東協為主體的東南亞國家。尤其加上近年來日本內部政治、經濟之不穩定,對於西方世界而言,不管我們願不願意面對,一個以中國為主體的東亞政治經貿領域正在逐漸形成。當亞洲在中國之主導下走向一個政治、經濟、安全領域之共同合作模式,台灣若侷限於目前兩岸之框架,仍堅持以“撤除飛彈”作為兩岸和談之前提,在現實上中國戰略考量殆無可能之情況下,若未能與對岸簽訂和平協議,未來是否逐漸走向亞洲的邊緣化,即為相當堪慮的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