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韜光養晦何以引來“威脅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07 14:01:07  


  中評社北京1月7日電/中國國際問題學者龐中英在聯合早報網發表文章《中國的示弱與示強》,文章指在全球化下,中國的弱點暴露無遺。但同時,中國確實是一個強大國家。中國需要適當地展示大國實力。在當前複雜的國際情況下,需要“示強”,而不是“示弱”。文章分析如下:
 
  《孫子兵法》說:“兵者,詭道也”。三國時曹操注解《孫子兵法》說,“兵無常形,以詭詐為道”。孫子的原話是: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這都是所謂“計”。

  所以,“示弱”是中國古代的軍事策略思想,能夠造成敵人和對手的輕敵。

  弱點已經暴露無遺

  最近三十年,中國似乎一直在“示弱”,尤其是最近20年,眾所週知,中國“韜光養晦”,目的是降低外界的“中國威脅”調門,以利更好地與外界做生意;避開美國的強勢,顯示中國無意挑戰美國霸權的意圖。“韜光養晦”實際上是當代版本的“示弱”。

  不過,這一當代版本的“示弱”,與《孫子兵法》原教旨的“示弱”有很大的不同。

  中國在文革結束時的20世紀70年代末,國民經濟幾乎到了崩潰邊緣。不用“示”,中國經濟積弱甚深。30年的發展,貧弱的情況有了很大改變。但是,在解決了舊的問題,如饑餓和赤貧的同時,新的、更大的問題產生了:發展的科學性大有問題;貧富分化顯著;國內各地的發展失衡;生態環境陷入危機;教育體系失敗。這些問題,世人皆知。前年,美國加州大學聖迭哥分校的謝淑麗(Susan Shirk)出版了《脆弱的超級大國》一書,精準地把握了中國力量當前的困境。

  中國用不著“示弱”,世界的中國問題學者對中國實力的情況瞭如指掌。

  過去三十年,外國資本在中國幾乎無處不在,中國絕大多數行業和分工,已經是全球經濟的一部分。在全球化和資訊化的世界,一個國家的實力是強還是弱,用不著隱瞞或者誇大,外部世界通過各種與中國的聯繫,能夠深入把握。在中國內外的外國人,研究中國的專家很多,有許多是世界一流的。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公私機構,對中國的研究,無論資源投入,還是研究成果,早已超過冷戰時對蘇聯的研究。

  在新的情況下,傳統的“示弱”,如果真的是想隱瞞實力,降低透明度,“誘敵”誤判,在策略上,價值不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