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 
民進黨背負三座大山 台獨黨綱沉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04 00:21:59  


賴怡忠
 
  賴怡忠:民進黨的危機並未解除

  1025算是形式上成功的遊行,這是民進黨把危機成功地轉換為對其有利的一個戰術操作。可是,民進黨的危機並沒有解除。因為會出現扁的問題對遊行產生干擾與影響。如果一個政黨已經成功完成對其支持者陣營的政治領導的話,就不太可能讓一個人、而且只是前“總統”產生這麼大的干擾效果,甚至會嚴重到可能讓整個遊行焦點失焦。

  這些現象表明,民進黨本身對於整個遊行的目的與目標是不清楚的。另外一個問題是,為甚麼扁一個人就可以產生這麼大干擾的效果?實際上,從2008年520之後到蔡主席上台,民進黨支持者並沒有感覺到新的領導者或新的領導團隊,包括黨中央在內,有在實施一個有效的反對運動的政治領導,這是一個重要的關鍵。

  陳水扁從830之前不敢講話、的確認為自己做錯事情,到後來因為看到基層民眾缺乏一個有效反對政治領導,所以他切入並奪取發言空間,才有辦法威脅到反對黨的“正港”領導者。

  從這個角度來看,實際上,1025前民進黨面對這個遊行是充滿危機感的,這也是為甚麼830民進黨並未直接出面主導,但是在面對陳雲林事件的時候,他們認為有必須要出面主導的考量。不論民進黨本身決策如何,就1025活動的效果來說,民進黨的危機暫時解除,他們的操作也算是漂亮的處理,但是這個危機的根源並未被處理掉,而會繼續延伸。

  民進黨沒有認真檢討敗選的原因
  也還沒有找到未來的定位和方向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我們回到最核心,民進黨本身在敗選之後一定要處理幾個很基本的問題:第一,敗選的檢討,即怎麼敗選的?第二,這個敗選的檢討本身有沒有被其支持者認同?第三,若有檢討、原因又被支持者認同的情況之下,在這個黨要重新站起來的位置是甚麼?也就是新的社會地位在哪裡?民進黨要代表誰?職責是甚麼?未來台灣社會主要的矛盾點在哪裡?

  但就事實來看,民進黨敗選的檢討還是傾向選舉的技術性操作,譬如說排藍民調、黨內部不團結等,都未深入核心。一個最基本的問題,為甚麼相較於8年前,會有那麼多人不再投給民進黨?就是因為黨內無法整合,才把問題檢討一直放在那個地方;而檢討後,是否被支持者認同,我至今也未看到。如果沒被認同,黨中央應該要下鄉到處去講,與支持者進行對話,尋求認同,讓支持者知道我們的檢討,也知道未來會往哪邊走。這是一個執政黨變成在野黨、要重新出發的基本功課,但我們沒有看到民進黨有這種努力。

  再來,就是民進黨新的定位問題。民進黨認為台灣的社會未來幾年會往哪走?設定好之後,才有辦法在社會矛盾點中,清楚找到社會理想與切入的角度。民進黨在台灣未來可以扮演甚麼樣的角色?對執政黨將採取甚麼樣的立場?再從這個地方延伸來設計政策。可是到目前為止,這幾個部分都還沒有很清楚的結果,或者說,民進黨是做了,但是我還沒有看到。綜合上述所言,我認為民進黨尚未整合完畢,這也是為甚麼政治領導無法展現,為甚麼扁議題可以產生這麼大的反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 


    相關專題: 陳水扁巨貪現形 民進黨陪葬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