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之瑜:不論是教授連署與聯袂關切,或匿名而來的龐大飲食資源,他們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擁抱住野草莓,給他們溫暖,讓他們不要散去。 |
中評社香港11月14日電(作者 石之瑜)陳雲林離開台灣後,繼之而起的是學運。學運名為野草莓,想要上溯到 1990 年代的野百合學運。野白合世代出身的教授,果然紛紛發表專文支持野草莓,甚至主動發動學界聯署,為野草莓打氣,他們擔心野草莓繼續不下去的急切之情,不是野草莓學運本身所能理解,但是卻能說明野草莓學運的意義。
野百合世代的教授就是所謂的淺綠知識分子,簡言之,就是一群嚮往公民民族主義的反貪台獨。他們之中連續幾位在報刊撰文,採取的分析角度不同於台灣朝野互批的赤裸裸,總是在新穎的學術語言和儘量中立的敘事中,表達支持學運。他們的敘事角度也許萬紫千紅,不過最後的矛頭指向卻非常雷同,那就是國民黨為了接待陳雲林來台,傷害了台灣的“主權”地位。從這一點共同關切,他們透漏了當年發動野百合學運的深層動機。
野百合自己的歷史其實很單純,他們當年配合李登輝發動鬥爭,在“教育部”的辦公室裡與李登輝方面彼此協調。沒有野百合配合,李登輝未必能立刻鬥垮老國民黨。李登輝對國民黨與中國是什麼態度,事後十分清楚,但當時外界卻未必與文,可見野百合的領導有許多事並沒有與自己的學運同儕分享。二十年後看來,野百合的領導階層當時如何讓李登輝利用他們,他們便也想野草莓讓自己同樣利用,其目的也一樣是針對台灣與大陸的關係。
典型的中立姿態在某位教授詳細分析學生靜坐與圍城暴力的責任中,展現無疑。他以野草苺靜坐為對警察執法過度的回應,警察執法過度為對暴民暴力的回應,暴民暴力為對國民黨訴諸集遊法的回應,訴諸集遊法為對更早張銘清事件的回應,而更早張銘清事件為對國民黨矮化台灣“主權”的回應,並進而得出結論謂,國民黨“讓‘主權’自我矮化,才是民眾集體憤怒的關鍵”。如此層層回溯,本屬公平允當。採用回溯歷史的方法追究責任,則回溯應該從哪兒開始,又應該到哪兒結束的問題,顯有重要政治意涵。
當代事件的分析往往必須回溯歷史,理由在於當事人不可能對自己負全責,而必須由當事人所處歷史情境共同負責。換言之,即不同人進入同樣歷史情境,難免做出同樣決定,故不能一味究責於當事人。準此,從野草莓學生靜坐開始回溯,學生、民進黨、集遊法、王定宇都不能真負責,最後到達所謂國民黨矮化台灣“主權”的遠因才該負責。一旦歷史起點歸在國民黨矮化台灣“主權”,除非還能將國民黨矮化“主權”繼續回溯,比如指那是因應台灣國際經濟地位驟降,而台灣國際經濟地位驟降又可不斷回溯,多事的人甚至能遠追清朝積弱不振而戈讓台灣,甚至到工業革命促成列強侵華。但通常回溯愈遙遠,也就愈不能合情合理化解當事人的責任。
上述這種的回溯方法因而有兩點必須補充,才能更加體會其深義:第一,歷史起點歸諸國民黨矮化“主權”後,國民黨必須負終極責任,不能再往回溯。第二,有了起點,則歷史愈遠的起點,反而負愈大責任,結果國民黨形同是歷史中唯一能動者,其他後來的只是在回應歷史,毫無真正負責餘地,既不需負責,自可為所欲為,若此刻他們危害更大,國民黨責任就更大。這是為什麼台獨份子不希望野草莓散去,因為反正如何後果,責任都是國民黨的。
不論是教授連署與聯袂關切,或匿名而來的龐大飲食資源,他們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擁抱住野草莓,給他們溫暖,讓他們不要散去。然而,野草莓所指控的警察暴力,卻因為有更大更狠的暴民暴力而難以服眾,如今只好靠野百合抬出國民黨傷害台灣“主權”的說法來延續。即使野草莓沒有要追求台獨,他們是台獨當前的希望,是野百合拱立李登輝二十年後喪失台獨傳人陳水扁的暫時寄託。野百合拱立李登輝,比國民黨善待陳雲林,更適合做為歷史的一個起點。(作者 石之瑜,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