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29日電/內地《證券時報》今天刊文稱,歐美金融危機愈演愈烈,已將歐洲冰島和波羅的海三國拉下水,甚至東亞韓國也風雨飄搖,全球股市出現急劇的連鎖暴跌,香港股市也未能幸免。但從全球如此指望中國出手援助來看,似乎并無必要對香港前景如此慌亂,中國如果救助歐美金融危機勢必會借助香港這一重要金融口岸,香港必然會成為化解金融危機的一個重要上岸地點。
外資在港清算空間擴大
文章指,危機演變到現在,全球到處是外資撤退的消息,甚至很多觀點將矛頭指向韓國,似乎外資撤退就會把一個國家和地區拖下水。但據韓國的消息看,中日韓和東盟已經加強了區域外匯基金的運作,對外資撤退做好了充分准備。因此香港首先不必擔心外資撤退的問題,聯匯制度應是有充分的准備的,至少大陸與香港之間類似於東亞外匯基金這樣的合作應該不是問題。外資撤退在大陸的風聲也很大,甚至各路外資都在考慮退出房產市場,但從奧運之後人民幣放開兌換以來,外資如果從大陸收回美元再轉至本土清算,就無謂地增加了轉賬成本,在目前危機如此劇烈的形勢下,賬務處理的成本也可能讓一些機構難以承受,因此外資如果利用在華資產處理賬務頭寸,倒不如直接用人民幣清算更直接高效。所以外資利用人民幣進行資產賬務清算的趨勢可能會加快,而香港人民幣市場已經初具規模,利用港幣和人民幣清算的空間將進一步擴大。
香港金融市場適時應變
盡管外資在港利用港幣和人民幣清算的空間進一步擴大,特別是國際投行之間的資產清算中有相當一部分可以在香港處理,但目前歐美金融危機所導致的清算惡化局面十分廣泛,其衆多銀行機構還無法借助於香港市場,而且歐美進一步要求中國在美國本土購買國債施以援手,這樣實際上是希望中國將很大一部分清算市場移出境外,顯然在危機還沒有根本破壞大陸及香港金融形勢穩定之前,中國不會貿然將這部分清算市場移出境外,至少要為香港遭遇衝擊做好准備,甚且將為整個東亞區域金融合作做好充分准備。在香港已經遭遇初步衝擊的情況下,特別是對香港股市的衝擊最大之際,大陸人民幣清算對美元清算的替代效應在香港會怎樣變化,將隨著危機形勢的演變逐步顯露出來。應該說,目前的港幣聯匯制度和人民幣兌美元堅挺可兌換條件,能够支持香港跟隨危機形勢適時應變,不過其中最主要的負面因素就是,歐美外資的無常反複會攪亂市場,但是外資撤退和轉移清算的成本也很高,在危機劇烈的形勢下也考驗其承受能力,超過臨界點之後外資就將徹底放棄大幅撤退和轉移清算。
香港必然成為登陸口岸
文章指出,實際上,外資從心底裡是不願意在港展開人民幣替代清算的,正如東南亞金融危機期間,外資在港上演了一場大撤退大迂回的鬧劇,并直至現在還盤踞在香港金融市場的重要領域,不過在人民幣兌美元穩定、甚至對歐元大幅升值的局面下,在港元十分堅挺的條件下,外資大範圍撤退之後就很可能是永遠的告別。我們現在看到,香港700多億的人民幣存款和200多億的人民幣債券市場,總計僅約1000多億規模的人民幣資產未受衝擊,保持穩定,這說明外資都不會舍得撤出香港這個寶地,最終外資將在博弈反複之後,不得不選擇人民幣和港幣清算的優勢。正如外資在大陸的人民幣清算前景一樣,外資還會更多地利用港幣和人民幣的匯率變化空間,廣泛地將本土資產賬務移至香港進行清算,這樣,香港作為化解金融危機的重要上岸地點就會更為突出,香港作為包容和有序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前景輪廓也就更加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