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李華球:1025的意義何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28 00:39:00  


1025遊行群眾抒發不滿情緒。(資料圖)
  中評社台北10月28日電(評論員 李華球)“1025”這天來自台灣各地的基層群眾,幾十萬人湧進台北市,將這個城市的氛圍粧點得異常冷漠。這次遊行人數是“830”遊行人數的好幾倍,為何短短不到三個月的時間,會有這麼多人走出來,這個警訊是直接又清楚的一種暗示和抗議,其中有哪些現象值得探究呢?

  馬英九是七百多萬人選出來的二三○○萬人的“總統”,遊行當中雖然以支持民進黨者居多,但應該也不乏五個月前投票給他的民眾。這次民進黨遊行的主要訴求是:“反黑心,顧主權”,除此之外,其實也有許多人是因為經濟太不景氣,生活過不下去,又感受不到政府的政策可以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因而在氣憤與失望之下,不得不走上街頭,向政府抗議,紓發不滿的心聲。

  而這些群眾理性平和的抗議行動,所展現出來的人民力量,清楚、堅定的表達出對政府的不滿,這是民進黨主席蔡英文領導的柔性力量(Sofe Power)的展現。這股力量比起以往民進黨的剛性衝撞力量,其意涵確實值得各界觀察深思,而其展現出柔性的訴求重點,亦不能等閒視之。

  這種柔性的非暴力抗爭,長遠反撲的力道,並非一時激情得以窺見成效,但其蘊藏式的潛在破壞力,是可能深植人心的一種內在力道,這是馬政府事前沒有料想到的,亦顯示其輕忽小看了在野力量的反撲氣候。

  面對民進黨1025大遊行,“總統府”、“行政院”、國民黨,採取冷處理應對,其目的說穿了,就是不願意打蛇隨棍上,以免被蛇纏繞不休而棄之不掉。此舉看似有用,但其實只是治標不治根的輕漫應對之策而已,緩得了一時,拖不過長久。弄得不好,恐怕正好給再野黨提供一個可以常進久入的機會,未來朝野對峙的場面,將持續而不易停止。曠日費時的抗爭行動將拖垮正常政務的推動,到時民意的不滿只會升高,不可能降低,吃虧的是誰?不難想見。

  一個願意接受檢驗的政府,在面臨群眾抗議事件的時候,最重要的是,永遠不能輕忽群眾一絲毫的怨懟;絕對不能放棄協商對話的機會,“1025”給台灣社會帶來的意義是:爭取權益是人民應有的權利,政府積極奮進的面對訴求,是贏得民心的直通車。朝野之間都應深切體認:無理和傲慢,只會徒生問題,含混與逃避,更會製造事端。因此,台灣的生存之道,乃在團結和諧的內部共生,以及合作協調的共體時艱。(作者:李華球 現為:時事評論員)


    相關專題: 中評社專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