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李華球:馬英九訪視“陸委會”所為何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7-30 09:40:33  


馬英九上任之後,兩岸關係起了很大的突破和變化。(中評社 李仲維攝)
  中評社香港7月30日電(作者 李華球)馬英九風塵僕僕從花蓮災區趕回台北,親自帶著劉兆玄訪視“陸委會”。正在忙著鳳凰風災的善後工作,馬英九為何急於訪視“陸委會”,其中所隱含的政治意涵何在?

  宣示主導兩岸政策的決心。馬英九上任之後,兩岸關係起了很大的突破和變化。先是國民黨主席吳伯雄訪問大陸,並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會談。吳此行對兩岸兩會的交流,起了開頭與奠基的示範,對六月份江丙坤與陳雲林的兩會復談起到推動的關鍵效用。

  江丙坤六月行所打造的兩岸績效,其實是在執行國共平台所鋪下的痕跡。台灣內部有人認為,馬政府與國民黨在兩岸事務方面的“明爭暗較”,使得執政的國民黨未能發揮統合戰力,徒被綠色陣營找到置喙之餘地。此外,近期有關台灣參加北京奧運之“中華台北”與“中國台北”稱謂問題,傳出國共平台溝通之後,大陸釋出善意,並改稱“中華台北”。此事在台灣也引發議論。

  以上所舉,確實造成馬政府在兩岸事務捉襟見肘,進退維谷。是以,馬可能藉此時機訪視“陸委會”,除嘉勉之外,宣示主導兩岸事務的決心不難窺判。

  暗挫李登輝勢力的蠢動。李登輝近日指出:“賴幸媛出任‘陸委會主委’,不是他推薦的,而是馬英九跟他借將的。”李此舉目的在宣告賴幸媛出走的緣由,並暗示馬英九對於大陸經貿政策的開放過頭,賴幸媛卻未發揮阻擋的功能,因此,台聯將在8月發動群眾走上街頭,抗議馬英九的兩岸大鬆綁,並將逼迫賴幸媛離職,以阻擋馬政府的兩岸經貿策略。

  馬英九為預防李登輝以及台聯即將發動的街頭運動,先期在反對勢力活動之前穩住陣腳,特別藉訪視“陸委會”,慰勉並指示兩岸政策方向,除穩定軍心之外,暗挫李登輝團隊銳氣,亦不難窺見。未來馬李的過昭將有跡可循,殊值關注。

  力挺賴幸媛保住和解策略。馬英九上任以來一直要突破藍綠對峙僵局,企圖化解台灣政治對立結構,做一個“全民總統”,而賴幸媛的任命案就是最明顯的例子。然而執政兩個多月,民調已經跌至27%,迫使馬英九不斷檢討施政得失,以儘快獲得民心,正規展開施政之路。

  近期李登輝眼看馬民調直落,認為機不可失,趁此時機出手對馬大加批判,並放言要賴幸媛辭官回頭。此舉乃李登輝窺知馬英九如果不能保住賴幸媛繼續任職,將可以破解馬的和解策略,並可藉機提出兩岸建議,以阻擋馬的兩岸經貿鬆綁,進而找到議論空間,拉抬台聯邊緣聲勢,為明年縣市長選舉盡早造勢鋪路。

  馬英九當然已經看出李登輝的用意何在,特別藉訪視“陸委會”力挺賴幸媛,以穩住確保賴安於職守,避免落入李登輝的老計,守住和解策略的不被列解,這是馬破例親臨“陸委會”的用意所在。

  台灣的政治現象千變萬化,馬英九能否順利遂行兩岸事務,除內部的調和鼎鼐之外,大陸的誠意支持與寬闊配合,亦是極為重要的關鍵所在。期待兩岸能夠內外兼修,彼此尊重,相互包容,共創雙贏。而兩岸關係必須長久經營,長遠看待,不能短視近利,急就操持,這才是兩岸能否往好的方向發展的重中之重。而馬英九訪視“陸委會”的目的除前述之外,其深層的意義亦即在此!(作者:李華球 現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安組特約研究員)


    相關專題: 中評社專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