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GDP連續五季度下滑 增速急降至9%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21 10:43:25  


二十日,李曉超(右)在新聞發布會上公布前三季度國民經濟數據 (新華社)
  中評社香港10月21日電/備受關注的中國最新經濟數據昨日出爐。國家統計局公布,前三季度中國GDP增長9.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3個百分點;CPI上漲7%,漲幅比上半年回落0.9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李曉超表示,今年以來中國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總體運行良好,經濟發展的基本態勢未發生改變。

  大公報報道,從2007年第二季度以來,中國經濟開始出現增速下降,從2007年第二季度的12.7%下降到了2008年前三季度的9.9%,已經連續五個季度下降。李曉超說,儘管前三季度居民消費價格同比漲幅高於去年,但控制通貨膨脹已取得明顯成效。他還說,前三季度中國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農業生產獲得較好收成、經濟運行質量繼續提高。李曉超認為,今年以來面對多年來少見的挑戰和世界金融危機的不斷蔓延,中國政府及時研究並採取了有效措施,保持了國民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

  承認中國受很大影響值得注意的是,在世界金融危機不斷加重的情況下,“作為對外開放度日益擴大、與世界經濟聯繫越來越密切的中國來說,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李曉超說,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出口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了4.8個百分點。2007年出口拉動中國經濟增長達37.5%。在外需下降的情況下,珠三角地區已經出現大型製造企業的破產現象。李曉超指出:“國務院已經注意到這些中小企業出現的一些困難。中小企業長期以來對解決就業、提供稅收,對整個國民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都發揮了積極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央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給予大力支持。”李曉超強調,當前需要密切關注世界金融危機對中國未來經濟的不利影響。首先要關注對吸引外資的影響,其次要關注對出口增長的影響,最後要關注對投資者和消費者信心的影響。

  有能力抵禦金融海嘯雖然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已產生較明顯影響,但李曉超認為:“中國有抵禦金融危機影響的能力,有抵禦這一影響的基礎和空間。”他給出了中國經濟能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的五點理由。首先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積累的財富和奠定的基礎;二是有國內較高的儲蓄率;三是內需潛力較大,擴大內需的空間較為廣闊;四是出口結構仍有拓展的餘地;五是政策操作空間還比較大。他指出,下階段中國要採取靈活審慎的宏觀調控政策,進一步增強宏觀調控的預見性、針對性、靈活性,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保持國內經濟金融穩定,努力推動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另外,文匯報報道,國家統計局昨日公佈,中國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9%,終結近5年以來的雙位增長,錄得最低水平,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出口、投資、消費均持續下滑,整體經濟顯著降溫。

  經濟觀察家預料,在目前經濟減速超乎預期、物價平穩回落的情況下,中國政府將啟動適度擴張的財政政策,力保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GDP增幅保持在9%左右,以避免降至8%甚至以下的水平,出現經濟“硬著陸”。 

  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GDP為201,63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9%,增速大大低於上年同期修正後的12.2%,也低於今年上半年的10.4%;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長9%,較二季度的10.1%下降1.1個百分點,同比回落2.5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和第三季度GDP增速均為04年本輪經濟增長以來的最低水平。 

  訂單減成本升 重創工業 

  與前兩季度相比,三季度出口、投資、消費均延續持續下滑態勢,其中下滑最明顯的是工業增加值。受外需不足導致訂單下降以及生產成本上升的影響,前三個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2%,比上年同期回落3.3個百分點。 

  特別是9月工業增加值僅增長11.4%,較去年同期大幅度下降了7.5個百分點,也較8月放慢了1.4個百分點。如果不考慮春節等季節性因素,這是02年以來的新低。企業利潤增長進一步放緩,今年1-8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從去年同期的30%以上放慢到目前的19.4%。 

  出口現負增長 順差續減 

  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認為,受金融危機和全球經濟下滑的影響,出口萎縮是導致經濟快速下滑的主因。而在歐美等主要市場消費意願急劇惡化的影響下,未來出口預期將繼續快速下滑,從而進一步縮小貿易順差。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的副部長隆國強測算的數據顯示,目前22%的出口增速,如果剔除美元大幅度貶值和人民幣由於通脹貶值的因素,前三季度出口增長僅為個位數,到9月單月實際增長已經為負數。 

  通脹回落 恐致產能過剩 

  至於通脹,9月份CPI繼續保持了最近幾個月下行的趨勢,降至4.6%,比1-8月累計水平低2.7個百分點。工業品出廠價格亦由8月頂峰時的10.1%下降至9.1%,顯示通脹壓力已經隨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落和需求下降而有所減輕。 

  李慧勇認為,三季度GDP增速大幅度回落至9%,實際低於近年來中國的潛在經濟增長率,顯示中國經濟“硬著陸”的風險增加,伴隨經濟下滑,未來或需關注通貨緊縮的風險。當外需疲軟、內需下滑的情況下,就會出現產能過剩,同時加大通貨緊縮壓力。 


    相關專題: 百年一遇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