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振寧在星洲演講讚揚中國經濟發展快速。(資料圖片:tom.com) |
中評社北京10月17日電/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16日在新加坡說,中國經濟之所以能夠持續20年高速增長,一方面是因為中華民族具有勤儉、艱苦耐勞等文化傳統,另一方面是因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實施了務實與靈活的社會和政治經濟政策。
據新華社報道,當天,楊振寧以《對全球GDP猛增的反思(以中國為例)》為題,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舉辦公開講座。他指出,十九世紀以來的科技發展和當今的全球化使得全球生產力猛增,但像中國這樣持續20年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是史無前例的。
這位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稱自己是以一名“經濟外行人”的身份來分析中國高速發展的原因。他說,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中華民族具有勤儉和艱苦耐勞的傳統,尤其是“儉”的影響直接促成中國今天1.8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統一的悠久歷史則培育出中國人極大的向心力,加上中國沒有種姓制度,避免了複雜的人種衝突和宗教衝突。
另一方面,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政府重視教育、掃除文盲,在改革開放後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並且以虛心的態度採取務實靈活的政策,實現了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的安定和人民的脫貧致富。
“今天,中國正在把西方三個世紀以來,工業革命所帶來的社會發展,壓縮到半個世紀裡面(來實現),”他坦言,這個過程無可避免會出現諸如安全生產、貧富差距等許多問題。
他說,西方國家在成長過程中也有過同樣的經歷。他舉例說,1941年奧斯卡獲獎影片《青山翠穀》就描述了英國十九世紀末威爾斯礦工的悲慘生活。
他還以中國和美國作比談論對社會貧富差距的感受。他引用美國《大西洋》月刊最近刊登的一篇文章《中國製造,世界消費》說,“自內地來到深圳工作的女民工實在比芝加哥拿最低工資的美國人經濟條件優越:她可以省下幾乎全部工資,而知道自己的前途和每天的生活條件都在進步。(相反),美國工人省不下錢,看不到前途有什麼希望。”
談到全球目前正在經歷的金融危機,他說,這場危機之所以起源於美國,是因為美國政府與個人都習慣於“負債”,導致虧空大筆金錢,另一個原因是美國金融市場監管系統“不靈”,使得許多銀行和基金機構進行賭博性投資。
他判斷這場金融危機對亞洲的影響較小,因為亞洲銀行的監管機制比較嚴格,“沒有被華爾街的各種新型投資方式迷住。”
楊振寧同意一些經濟學家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即2008年中國GDP增長仍將超過9.5%,2009年和2010年略有下降,但仍將維持8%的高增長。
當天下午在講座之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名譽校長、新加坡總統納丹授予86歲的楊振寧名譽科學博士學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