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俄羅斯近期的導彈試射也相當密集,雖然媒體報道這些導彈是“最新型”的,但事實并非如此。
比如陸射的“白楊”洲際導彈。很多人感覺“白楊”就是俄羅斯最新的陸基洲際導彈。但是如果細心看一下的話,就會發現此“白楊”非彼“白楊”。因為這次試射的是“白楊”導彈,而最新型的導彈應該是“白楊M”。“白楊”和“白楊M”一字之差,導彈的技術含量就有了相當大的差別。
同樣,海上試射的潛射導彈,在俄羅斯海軍當中也不是最新型的。
這些拿出來試射的都是俄羅斯現役的、相對比較成熟的戰略武器。
為什麼拿這些武器來演習?
首先,這是一種在重壓之下的應急反應,一些更新的導彈在技術准備上需要時間,對於目前的情況來講已經來不及。
另外,既然是要通過這些行動向美國和西方傳達一種強硬姿態,這就要求導彈的試射只許成功,不許失敗。那麼,用一些相對成熟的型號可靠性更好、把握更大。
從這些方面來分析,俄羅斯這些軍事動作很大程度上是針對俄格衝突後來自美國和西方壓力的一種反彈,或者說是一種應急反應。
僅僅是應急反應嗎?
近年來俄羅斯一直承受著來自美國、西方、北約的巨大壓力,包括很直接的軍事壓力。
北約東擴與反導系統
北約東擴的腳步一直沒有停止。就北約東擴問題,美國之前曾經給俄羅斯做出過一系列不同形式的保證,承諾北約東擴會有界限。但這些承諾很快被事實證明沒有兌現。
美國在反導系統問題上首先是聲稱反導系統只針對所謂的“無賴”國家。接著,又暗指是針對一些快速崛起的亞洲和其他方向的國家。但最後,美國還是把反導系統搬到了俄羅斯家門口。
這是一個漸變的過程。
這個過程一方面讓俄羅斯感到了一種不斷加大的壓力;另一方面,讓俄羅斯認識到,美國和西方對它做出的種種承諾實際上都無法落實。
俄羅斯只能靠自己。
不僅僅是應急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