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奧麥辯論避談中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9-28 09:54:31  


  中評社北京9月28日電/當地時間9月26日晚上,所有美國人的目光都聚集在密西西比大學———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奧巴馬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凱恩這裡進行了11月大選前的首場總統候選人辯論。當美國正在經濟危機的泥潭中掙扎之刻,這場“四平八穩”、“讓人昏昏欲睡”的辯論并沒有給觀衆帶來驚喜,《紐約時報》稱,兩位候選人都采用了“蔑視”、“刻薄”的方式互揭老底。在“并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的“廉價”口水戰中,兩名候選人小心翼翼,鮮有提及中國。

  環球時報報道,根據雙方競選陣營和無黨派的辯論委員會達成的協議,首場辯論的主題是外交政策和國家安全,外界一致認為這一主題對麥凱恩有利。但由於過去兩周華爾街發生翻天覆地變化以及7000億美元的救市計劃備受關注,經濟不可避免地成為辯論的主題,而且占據了辯論開始的前30分鐘時間。在外交論題上,兩人就駐伊拉克美軍的撤留問題、阿富汗、巴基斯坦境內的反恐作戰、伊朗核問題、對俄羅斯政策等展開論戰。法國國際廣播電台稱,在這場“跑題的”辯論中,兩人都把更多口水放在經濟和金融話題上,甚至主持人再三打斷都無濟於事。

  此外,兩位候選人在辯論中幾乎沒有提到中國,英國廣播公司稱,這在以往是很少見的。在以往的總統競選辯論中,經常會出現兩位候選人競相貶低中國的情況,而此次只有麥凱恩提了一句“美國還欠中國5000億美元的債”,且并無任何褒貶或語言交鋒。報道稱,這反映了兩位候選人對“棘手的中國問題”表現謹慎,“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在這場論戰中,兩名候選人“常常不正面回答問題”,而更多的只是在“嘲諷對方”。《華盛頓郵報》稱,辯論基本上沒有主角,雙方都未做好互動的准備。在關於經濟討論的30分鐘時間裡,兩人均不明確表態支持,而是老調重彈“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主持人最終也沒弄明白目前這場金融危機對他們未來領導這個國家構成了哪些限制,將不得不放棄哪些項目。CNN稱,雙方都視俄羅斯為“嚴重威脅”,都主張格魯吉亞、烏克蘭等加入北約,卻又宣稱不想看到新的冷戰,只是沒有說明如何實現這兩個看似矛盾的目標。

  當地媒體評論說,在一個半小時的時間裡,兩人更多是在相互嘲諷。奧巴馬一開始就宣稱美國目前這場自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是對布什及麥凱恩所支持的“失敗政策”的最終審判。麥凱恩則嘲笑奧巴馬缺乏經驗,在伊戰問題上“弄不明白”戰略與戰術的區別;奧巴馬要與伊朗總統內賈德“無條件談判”,“難道就是要談把以色列從地圖上抹去?”;麥凱恩則暗諷奧巴馬在集會的講演台上迫不及待地加上了“總統徽章”……對此,CNN稱,兩位候選人互相攻擊的“炸彈”都很“廉價”,并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辯論結束後,雙方陣營都發表聲明,稱己方是贏家。《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均認為,首場辯論除了彰顯黨派界限之外,沒有明顯贏家。不過,CNN27日公布的一項民調顯示,辯論之後奧巴馬的支持率超過麥凱恩。《洛杉磯時報》以棒球評論員的口吻解說道,兩位選手均謹慎地避免冒險,老老實實地尋求安打上壘的機會,而避免因追求本壘打而被三振出局。《華盛頓郵報》則以“冷淡”作評,認為兩人的言辭讓人昏昏欲睡。整個辯論中,一老一少都忙著在對方的言辭裡挑刺,并努力避免自己被挑刺,但他們對於內政、外交和經濟、金融危機究竟說出多少讓人聽了印象深刻的高見?沒有。

  對此,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邵育群博士稱, 19世紀林肯擊敗道格拉斯的那次辯論可以算是最早的總統選舉競選辯論,此後最引人注目的是1960年的肯尼迪與尼克松之間的辯論,借助電視媒體非常具有現代意義,其他一些西方國家也開始使用這種辯論模式。但這種模式的缺點在於公衆關注更多的是候選人的個人形象,而不是候選人的政策主張,偏重於形式而不是內容。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所研究員倪峰認為,由於政治作秀因素的存在,這場辯論并不能讓人們了解兩黨真正的外交對策。因為辯論只是對目前最引人注目的問題展開,更多會依賴於辯論者的表演能力等個人魅力吸引眼球,而辯論的實質內容并沒有人關心。


    相關專題: 美國2008總統大選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