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26日電/香港《大公報》今天發表題為“祝賀‘神七’騰飛 期盼出艙一刻”的社評表示,中國航天新一頁昨晚九時十分掀開,三位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乘坐神舟七號飛船,由長征二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一飛沖天,開始了中國人歷史上首次的太空漫步之旅。
社評說,和全國人民一樣,香港市民昨晚也懷著興奮的心情,通過電視直播觀看了發射過程,當看到“神七”一飛沖天之際,人們都高興得拍手歡呼“好嘢”。特首曾蔭權代表特區政府和全港市民向“神七”的成功發射表示祝賀。
社評認為,“神七”升空,意義重大。自○三年楊利偉“神五”首飛成功,中國已經拿到了“太空俱樂部”的“會員證”,但是,無垠蒼穹仍是美、俄兩家天下,楊利偉和其後“神六”的聶海勝、費俊龍都未能進行出艙活動。直到五年後的今天,“神七”將要填補這一空白。
最快明天下午四時,即“神七”飛行約二十八至三十圈,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三人中的一人,將會出艙活動,中國人將首次踏足太空、遨翔天際,宇宙空間將首次出現中國人潚灑靈巧的身影,中國人千百年對奔月、飛天的憧憬,將由神話、壁畫變為現實!
社評指出,“神七”發射,標誌著中國航天科技已取得重大突破,而其中關鍵就是航天員的出艙活動。眾所周知,今天太空科技的頂端是空間實驗室的建立,而想要在太空建“站”,大前提是航天員必須出艙,才能夠執行空間實驗室的建立、維修與操作任務,否則,就只能充當太空“二等公民”,“租用”美、俄的太空站。這當然是有志氣、有能力的中華民族所不願為的。中國航天事業必須在太空有自己的家。
而航天員出艙活動的奧秘,全在於航天員身上那一件“太空衣”。一件艙外航天服,就如同一個“小地球”或嬰兒的母體一樣,航天員出艙後一切維持生命的所需,全賴航天服供給與維持。中國要實現航天員出艙,以至最終建立空間站,必須要攻克製作艙外航天服的技術難關。當然,也如同地球上的服裝業一樣,艙外航天服也可以向美、俄租賃或購買,但中國的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願意穿上人家的“衣服”在太空漫步嗎?那還算得上是中國人在太空的自由、自主行走嗎?
社評說,值得自豪的是,明天將會出艙行走的翟、劉、景三人中的一人,身上穿的將是中國自己研製、生產的“飛天”牌艙外航天服,這件“飛天衣”可以提供最少四小時的生命安全和工效保障。而按計劃,“神七”出艙活動時間為二十分鐘至半小時。
“神七”飛行的另一項重大技術突破,是首創飛船伴飛小衛星的太空拍攝,小衛星將會拍攝航天員進行太空漫步及取回空間實驗樣品過程的彩色圖片,為今後改進操作提供重要參考。
今次“神七”航天員出艙,除了在艙外航天服、伴飛小衛星等標誌性項目上展示中國航天科技已取得重大突破及邁進一個新里程外,同時在長征火箭的推進、“氣閘艙”設計以及衛星通訊傳送、地面監測及回收著陸上,都較“神五”、“神六”有所創新和提高。
社評認為,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中國的航天事業不僅在科技上逐步追上美、俄這兩個太空大國,而且在整個太空計劃的理念、設計以至操作上,都處處展示了自己鮮明的個性和特點,中國的太空事業不盲目追求速度,而是建基於自己力量的基礎上,一步一個腳印地穩妥向前邁進,而且以重視航天員的安全為首務,並且以航天帶動“地面”,以航天科技推動工農業的科研工作,最終實現太空科技事業的和平利用與發展,為國家、為人類作出貢獻。
對香港市民以至全體中國人民來說,剛過去的大半年是極不平凡的,中國經歷了四川汶川大地震的重大災難和巨大傷痛,也享受了○八京奧榮登金牌榜首的巨大成功與歡樂,今天,“神七”的成功發射,以及即將實現的中國人首步太空,全體中國人的感受都是深刻而又複雜的;身為中華兒女一分子,我們高興看到國家在災難面前體現對人民、對生命的重視,更高興看到國人在重大事件面前展現出來的團結一致與愛心力量,不管那是成功、是挫敗,中國人永遠都會永懷雄心壯志、奮勇向前,為建設強大、美好的國家而努力奮鬥!
社評最後說,在此衷心祝賀“神七”發射成功,並熱切期待航天員出艙那一刻,中國人歷史性的太空漫步即將成功展現在我們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