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金融時報:全球信貸市場恐慌升至歷史高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9-18 09:24:15  


  中評社北京9月18日電/英國《金融時報》18日報道稱,全球信貸市場恐慌昨日達到歷史性水平,促成了一波投資者向安全資產的“逃亡”,其程度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所未見。 

  報道指出,在全球範圍內,金融壓力指標都達到了創紀錄的峰值水平。短期美國國債收益率跌至二戰時倫敦遭到大規模空襲以來的最低點。銀行間借貸實際上陷於停頓,投資者爭相從任何前景存在疑問的機構或行業中撤離資金。

  美聯儲為陷入困境的保險業巨頭美國國際集團(AIG)提供的850億美元緊急貸款未能遏制市場避險意識的急劇上升。相反,市場遭受了新一輪緊張情緒的衝擊。

  報道分析稱,造成市場擔憂的原因之一,是由於雷曼兄弟的債務損失,一家原本被認為較為安全的貨幣市場共同基金股價跌破了票面價值——即“跌破一美元”。這引發了相關風險:即其他此類基金中的散戶投資者可能出現恐慌,并撤離自己的資金。

  所有有關利潤的想法都被放棄,交易員爭相買進短期美國國債以保證安全,3月期美國國債收益率跌至0.03%的低點——這種收益率水平是日本“失去的十年”的特征。美國國債收益率上一次出現如此低位還是在1941年1月。

  剩下兩家大型美國獨立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和高盛——股價分別下跌37%和21%,因為其債務的保險成本大幅上升,威脅到了它們在市場中為自己融資的能力。

  所波及的地區遠遠超出了美國。英國抵押貸款巨頭HBOS股票交易出現動蕩,該銀行在英國政府的推動下,被迫與零售銀行Lloyds TSB進行合并談判,此前其股價暴跌。

  在歐洲和美國,銀行間借貸實際上陷於停頓。所謂的泰德價差(Ted spread)——即3月期倫敦銀行同業拆息(Libor)與美國短期國債利率之間的利差——突破了3%,高於1987年“黑色星期一”股市暴跌之後的創紀錄收盤水平。這一指標用於衡量市場對銀行的信心。

  美國政府進行了反擊,美國財政部宣布將借入資金,供美聯儲用於其緊急借貸行動——這實際上是取消了對這種援助規模的所有資產負債限制。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