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汪洋:廣東叫板新加坡是繼承鄧小平的遺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9-01 10:24:38  


汪洋表示,廣東和香港既有競爭,也有合作,但總體來說,他認為是合作大於競爭,而且從整體上來說,競爭也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中評社香港9月1日電/常在公開場合中提出“廣東叫板新加坡”的廣東省委書記汪洋上星期五在接受新加坡聯合早報專訪時,進一步闡明“廣東叫板新加坡”的意思。因為汪洋的這一句話,引發了廣東輿論的熱烈討論,廣州各大媒體更先後訪問新加坡並做了專題報道,大家都在探索,身為小國的新加坡,國情與廣東有很大的差異,它到底有什麼值得廣東學習。

  汪洋說:“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它的發展都有自己的需求,人類的制度文明不可能簡單地搬到一個地方完全套用,都得和當地的實際結合。在結合的過程中,新加坡的每一步都走得比較成功,所以在這40年裡才能走到今天的時局。”

  他也說:“廣東過去在改革開放30年的過程中,走過許多彎路,因此廣東現在想借鑒新加坡的成功經驗,與廣東的實際結合起來,走出一條適合廣東的路子,最後成為像新加坡這樣的先進城市,如此而已。此外,廣東今天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有很大的成就,也遇到很大的問題,很多問題可能是新加坡過去遇到過的。”

  汪洋指出,改革開放以來,很多中國領導人都訪問過新加坡,借鑒新加坡許多具體實際的做法,比如中國廉租房就是新加坡組屋演變過來的,當年朱熔基去了新加坡學習,然後在上海實踐,後來影響了全國。

  “我們(廣東)現在面對新的矛盾、新的挑戰時,也有必要去學習,像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經我了解,新加坡幾十年來也有幾次產業結構升級,是怎麼做的?我們也面臨這樣的問題。你們的城市建設怎麼搞能防止折騰?你們怎麼在一個高度開放的社會下,把社會管理得這麼有序?(能學習的)太多了,不一而足。”

  汪洋在訪問中也澄清,“叫板新加坡”其實不是他的發明。他說:“當年鄧小平就是這麼講的,要求廣東要超過新加坡。現在實際上經濟總量是超過了,但是我們的人均水平還有相當大的差距,你們人均(產值)3萬多美元,我們4000多美元。鄧小平當年也要求,不止在物質上有這個任務(超過新加坡),精神上也有這個任務。我們現在在精神上與新加坡也有很大的差距,無論在社會管理、社會秩序、社會風氣等,所以我提出‘叫板新加坡’,實際上是對鄧小平先生遺願的一個繼承性的說法。”

  有香港在廣東很難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談及廣東的最大競爭對手、“兼”最重要合作夥伴香港時,汪洋表示,廣東和香港既有競爭,也有合作,但總體來說,他認為是合作大於競爭,而且從整體上來說,競爭也是具有積極意義的。他指出,過去30年的歷程已經是最好的證明,包括香港回歸中國後,大家是互利共榮的,香港保持了持續的繁榮穩定,廣東始終保持經濟增長第一的良好勢頭。

  “香港繁榮穩定,最大的受益者是廣東,廣東好,最大的受益者是香港,按道理來說,我們和香港是一個經濟區,唇齒相依。像香港自由行,80%的人是廣東過去的,很多廣東人都到香港購物,如果廣東經濟不好,它(香港)馬上就有問題。相反的,如果香港不好,我們通過香港進來的境外投資也會減少,所以無論是市場還是政府官員,都必須認識到彼此是唇齒相依的關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