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汪洋:廣東叫板新加坡是繼承鄧小平的遺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9-01 10:24:38  


 
  汪洋說:“我管理過的三個地方屬於中國的東、中、西部地區,省情確實有很大的差異,各有各的難處,其實窮人也挺難、富人也挺難!”

  不過,盡管如此,他也表示,共同點還是有的。“共同點就是你是一個執政黨,你的執政理念是一樣的。中國人做官的傳統文化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無論在什麼地方,就從那個地方的利益出發,去找到適合那個地方發展的道路,然後努力工作,推動這條道路上的實際舉措,造福當地的老百姓,在三個地方工作,(這個理念)都是一樣的。”

  汪洋表示,每到一個地方就要重新認識它的省情、事情,都要基於過去工作的基礎上,作出自己的判斷。“大的路子可能都是一樣的,大家都要發展、都要得到好處,但具體的工作舉措,則由於個人的風格和經驗不同,會作出不同的選擇。”

  汪洋接手管理廣東後,至今最大的“動作”、最受外界關注的,莫過於珠三角地區,尤其是東莞,的產業轉型升級。外界近期不斷指責廣東當局的手法過於強硬、急躁,搞到很多外企在東莞無法生存,不得不撤出那裡到中國其他地方,甚至是中國以外,尋求新的發展。

  對此,汪洋在受訪時堅決地表示,廣東的產業轉型升級是從廣東的實際情況所做出的判斷和選擇,廣東希望社會各界關注這件事情,並從社會各界的關注中聽到意見,從而協助廣東更完善地完成產業轉型升級的舉措。他認為,廣東必須走自己的路,不能在乎別人怎麼議論,“因為別人可以議論,但他卻不了解你的全部過程,他不占有產業轉型的所有信息。(別人的)這些判斷可能是正確的,也有可能是不正確的,正確的我們吸收借鑒,不正確的,我們一笑了之,所以還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議論吧。”

  廣東產業轉型升級靠政策的吸引和推動

  汪洋強調,產業轉型升級的舉措主要還是靠政策的吸引和推動,而不像外界所說,是靠強制性的手段。

  “比如東莞,第一、我們鼓勵企業就地轉型升級,不會強制;第二,東莞設立了十億元(人民幣)的產業轉移基金,給予企業支持和幫助;第三,如果有強制,也是對有些高污染企業,因為現在政策不允許了,必須強制它們關閉,那是應該的。如果外界有這樣的看法(利用強制性手段),我認為主要是對高污染、高能耗的企業,我們可能有強制性的舉措,如果是其他企業,從利益上考慮,(我們)也不會讓它們走,因為它們在的一天,廠房可以出租、住房可以出租、它們也可以納稅。”

  汪洋進一步解釋說,廣東省政府其實是希望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制造環節能夠轉移出珠三角,比如家具制造、皮革制造、小五金制造、服裝鞋帽制造等等八大勞動密集型行業,它們占用了廣東土地的25%,但只生產了8%的生產總值。“我們是希望這一部分的制造環節轉移出珠三角,但把它們的設計、營銷、物流、研發等制造業兩頭的服務都留在珠三角,這樣可以解決制造環節對能源、資源和環境過度消耗的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