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華澳報:馬英九另成立兩岸小組 說明了甚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8-04 12:12:48  


  中評社香港8月4日電/當馬英九親率“行政院長”劉兆玄和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董事長江丙坤在英國出公差)前往“陸委會”探視,與“陸委會”主委賴幸媛打得火熱,被各種不同政治立場的人都解讀為馬英九其陸委會”和賴幸媛“背書”、打氣,並高度肯定其地位及工作之際,台灣媒體卻突然爆出一則“秘聞”,謂馬政權成立後已在“行政院”悄悄地成立“兩岸小組”,由主管財經的“政務委員”朱雲鵬負責“兩岸小組”的運作。

  重要的兩岸議題,“陸委會”主委賴幸媛也會參與。由此在現行“馬劉”體制下,“行政院”在兩岸政策的推動上有一定重要角色,“陸委會”的功能則相對減弱。該則“秘聞”還表示,劉“內閣”“兩岸小組”開會結果,朱雲鵬與“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會進一步向劉兆玄提出彙報,並由劉向“總統府”、“國安會”交換意見後,提交“行政院會”討論通過。相關“陸委會”官員說,最近“陸委會”幾次委員會其實都在“追認”“行政院會”通過的兩岸政策。 

  澳門《新華澳報》今日刊發“兩岸觀察”評論文章說,甫看到此則報導,似是與馬英九率隊探視“陸委會”所要表達的“挺陸”、“挺賴”肢體語言及目的,存在著明顯的矛盾。實際上,既然馬英九以“陸委會”成立十八年來,首位“總統”親身探視“陸委會”的“大動作”,並在“陸委會”以明確的語言,高度肯定和支持“陸委會”和工作,那就等於是給予了“陸委會”在兩岸政策方面較高的定位及執行權力,為何又突然冒出了“陸委會”的功能相對減弱之說呢? 

  經仔細閱讀這則報導,其實是“過去式”的描述:一是“馬政府成立之後”,那是兩個多月以來的事情;二是“最近陸委會幾次委員會,其實都是追認行政院會通過的兩岸政策”,也是過去幾個月的事情;而非“現在式”。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會議規則》第六條規定:“委員會以每個月舉行一次為原則,必要時將召開臨時會議。”既然是“陸委會最近幾次委員會”,那就應是指從“五‧二零”後起計,每月舉行一次,滿當滿算的三次會議了,而絕對不是指“目前態勢”。 


  文章說,在“過去式”中,“行政院”內設有“兩岸小組”,及“陸委會”的委員會議其實是在“追認”“行政院會”通過的兩岸政策之舉,其實是正常以至是“理所當然”之態。其中,既有制度上所需,也有馬英九宣佈委任賴幸媛為“陸委會”主委,遭到自己陣營反彈及對岸也有所困惑,而必須作出“補救”之作。 

  在制度面上,看來馬英九是很目覺地把自己當年出任“行政院大陸工作會報執行秘書”時的認知、情感和經驗,融匯到當今對“陸委會”的實務工作中去。實際上,早在“陸委會”成立之前,馬英九出任“總統府”第一局副局長之時,就奉蔣經國之命,為開放老兵赴大陸探親政策草擬了“穎考專案”。去年兩岸都紀念的“兩岸開放二十周年”,就是始於根據馬英九的“穎考專案”而制訂的開放老兵赴大陸探親政策。稍後,馬英九獲當時的“行政院長”俞國華延攬入閣,出任“研考會”主委職務,並兼任“行政院大陸工作會報”執行秘書。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