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馬政府穩定兩岸重建互信 美中台關係初見成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8-02 10:45:37  


馬大受鼓舞,明天宴請歷任“外交部長”,後天訪視“外交部”時,都準備擴大戰果,發表“外交休兵”的重要談話。
  中評社香港8月2日電/馬政府上任七十多天以來,政績不彰,民調滿意度屢探新低,但改善兩岸與國際等外部環境卻頗有進展,稍稍扳回一城。兩岸關係逐漸緩和,美國總統布什更公開表示對兩岸關係“十分滿意”,顯示馬政府處理美中台三角關係,已取得初步成果。

  聯合報報道,馬英九最近密集接見美日現任或退休官員,包括前美國國防部長伍弗維茲、前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包道格、日本交流協會代表齋藤正樹等,都接收到“美日樂見兩岸和緩”訊息;連立場右傾的伍弗維茲都說,“台灣與中國大陸的關係獲得改善,得到美國的支持也將更多。”

  馬大受鼓舞,明天宴請歷任“外交部長”,後天訪視“外交部”時,都準備擴大戰果,發表“外交休兵”的重要談話。接下來馬出訪中南美洲,原本邦交不穩的巴拉圭是驗收的重要依據,若年底亞太經合會又能取得進展,代表馬的“活路模式”是禁得起考驗的。

  報道說,新政府的戰略目標,就是“穩定兩岸、重建互信”,不會再搞象徵性的主權議題,若台海能降低兵戎相見的可能性,再配合上開放、務實、彈性與靈活的政策,應可有效改善台灣體質;然而戰略不能太一廂情願,必須放在兩岸與國際脈絡中,仔細思考配合戰術。

  馬政府高層官員私下分析,拜陳水扁之賜,北京不願見台灣島內情勢再度惡化,這讓馬政府在兩岸取得絕佳槓桿支點,反而有足夠籌碼與對岸發展良性互動。

  在美日等盟友的立場來看,一方面樂見兩岸關係穩定,有助美日國家利益,但一方面也擔心台灣過度親中,使太平洋島鍊出現戰略缺口;美日複雜的地緣政治學考量,讓台灣有足夠空間拿捏微妙平衡,馬政府若能找到適當的策略位置,就能獲得盟友的有力支持。

  報道又說,然而,馬政府還是要特別注意各方的“弦外之音”,尤其大陸涉外部門並未放棄“一個中國原則”,美日也不斷暗示互信的重要性,這些都是不容忽視的警訊。馬政府要步步為營,不可太過樂觀,若對各種訊息“偏聽”,將陷入過度傾斜的失衡泥淖。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