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專訪王業立:馬英九根本不可能與國民黨切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8-01 00:35:46  


王業立認為,馬英九根本不可能與國民黨切割。(中評社 倪鴻祥攝)
  中評社台北8月1日電(記者 倪鴻祥專訪)馬英九執政即將屆滿百日,長期觀察台灣政治的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王業立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認為,“政治是可能的藝術”,如何把藝術品做更好,是馬英九需要學習的部分,台灣人民不可能期待會出現一個民選的虛位領導人。

  王業立指出,陳水扁執政8年,試過各種黨政運作模式,曾兼任黨主席,也曾不兼,運作結果都不行,民進黨內雖有不同層次的派系鬥爭,但國民黨內也有大老文化,每個大老都自認該被受到更多的重視。他質疑馬英九現在是否要重玩一次各種黨政互動模式。

  王業立表示,“民主政治就是政黨政治”,支持馬英九的人數,雖大於支持國民黨的人數;但不可否認,如果沒有國民黨,馬英九的選舉也不會那麼順利,不然馬何必極力要爭取黨內提名?

  從另一個角度,王業立認為,馬英九在競選期間提出許多關於經濟、文化、教育等政策,這些都非“總統”的“憲法職權”。要落實這些政策,還是要靠黨籍“立委”與從政同志幫忙,因此馬英九之前所說的“黨政分離”、“黨政分際”,基本上很難落實,因為馬根本不可能與黨清楚切割。

  王業立指出,政黨有一定的包袱,區域“立委”都是基層的“牛鬼蛇神”,馬又有“政治潔癖”,他不希望地方利益與黑金作為要脅馬,阻斷人民對改革的期盼,所以產生心裡矛盾。但馬要認清現實,過去這二個多月,已被視為是失敗的一種互動方式。

  至於馬英九是否應重新考慮接任黨主席,王業立認為,2000年以前,“總統”與黨主席合而為一,有“以黨領政”的味道,主要是因為“總統”主導黨機器,才會變得有權力,政策才能實行。但現在時代不一樣,而且馬英九兼任主席的主觀意願不高,府、院、黨中央及“立院”黨團等四方要如何互動溝通,是一大考驗。

  王業立指出,台灣的政治文化,受到內外環境因素、政治文化與制度、非制度等因素影響,不可能把西方政治制度理論及模式完全套進台灣。台灣人民始終把“總統”視為過去的國王一樣,要聖君、明主,權力要大一統、定於一尊,因此台灣的政治文化,很難期待一個民選出來的“總統”會是“虛位元首”,就算馬英九想做“虛位元首”,700多萬票人民會讓馬做“虛位元首”嗎?

  對於馬英九即將要交出執政百日成績單,日前颱風襲台,馬英九不論是事前下鄉防災,責備官員給選民看,形象上是有一點扭轉,尤其颱風後第二天搭“空軍一號”去災情最嚴重的地方勘災,確有一點進步。但這只是形象上、表面的進步,馬英九不能完全靠公關或政治傳播塑造形象。

  王業立指出,台灣人民基本上蠻寬容的,只要馬英九在實際上、真正在政策上展現出充實的內涵,帶領整個台灣把基礎打造更為厚實,然後發展出實質的進步,例如兩岸關係、失業率下降、經濟成長力的上升,人民看到成效,才能真正說是進步。

  至於馬英九應否到“立法院”作“國情報告”並備詢,王業立認為期期不可,因為這會造成“元首”與“行政院長”作“雙份”施政報告的憲政紊亂現象。他指出,萬一“國會”多數黨是民進黨,馬英九提名黨籍與他不同的人擔任“閣揆”,兩人施政理念又不相同時,究竟該聽誰的?因此他反對馬英九到“立法院”作“國情報告”並備質詢。


    相關專題: 臺灣周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