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南方都市報:CEPA廣東版本的理想與現實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7-31 12:30:07  


  中評社香港7月31日電/前日,國家商務部在香港特區政府總部簽署了《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補充協議五。同時簽署的還有兩地《註冊會計師部分考試科目相互豁免協議》和《商標領域合作協議》。對廣東而言,補充協議五的意義不止于具體內容,而是它的34項政策措施中有17項在粵先行先試。如果加上中央批准的另外8項,此次經國家允許的在粵試點項目達到25個。

  南方都市報今日刊發社論指,CEPA補充協議五的原則精神是進一步開放內地尤其是廣東,從而讓香港的服務貿易領域能更深切地融入進來,提升貿易投資的擴大化和便利化。根據協議,從明年起內地在既有承諾的基礎上,進一步放寬在醫療、銀行、旅遊和海運等行業的市場准入條件,並採取措施強化在電子商務、知識產權保護和品牌上的合作,推動專業人員資格在會計、建築領域的相互承認。至此,CEPA在廣東涵蓋的服務領域數目,將由38個增至40個。

  由於一半的項目首先在粵試行,突出了濃厚的區域色彩,使得補充協議五近似于CEPA的廣東版本。而之所以能夠如此,跟廣東執著爭取有關,也得益于中央希望實現CEPA精耕細作的思路。補充協議一簽再簽,內地始終強調對香港的開放廣度,但協議五則著意于深度開放的探索,認定第三產業為突破口,並選擇與香港唇齒相依的廣東來達成這一目標。CEPA自此有了廣東標準。

  社論說,考慮到廣東現有的經濟戰略,它們延續粵港合作的一貫風格,並經新任領導班子的重新審視而更有彰顯。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粵港合作區的設想第一次浮出水面,並通過深港、穗港合作等現實架構的勉勵,披露了非同一般的經貿理想。換言之,在新一輪解放思想後,廣東謀求經濟更快更好發展,對香港寄予了更高的期待,而爭取服務業對港澳開放則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廣東新的經濟構想宏大而迫切,始終等候香港因素的加入。在此情勢下,補充協議五不啻于一連串利好,也給粵式經濟新規劃帶來了真正啓動的機遇。廣東港澳辦官員感慨這一切“來之不易”,釋懷之言飽含欣喜之意。起碼,粵地的產業升級,尤其是港資企業的升級換代,將得到來自于香港專業人士的智力支持,港式生產服務行業與珠三角港企全面對接,啟發解決現有經濟困境的樂觀前程。

  不過也應看到,粵港在彼此走近的進程中,雙方的經濟訴求並非全然銜接,願景與手段之間也非理想中那樣平衡。對於香港這一外部動力,廣東內部對它的定位多有重疊,至少廣深兩地就存在進展不一的狀況。盡管廣東不掩飾對香港的倚重,其實後者的猶豫和疑慮一直在。廣東可以傾盡全力而為,可香港要忌諱現有地位在合作中的流失甚至弱化,金融服務業合作的冷熱不均即可作證。

  社評指出,香港列出補充協議五的菜單,而粵式版本占據其中相當大的分量。很難說目前的這些內容就是廣東的全部需求,但的確有利於服務業平台的持續構建。比如港方的專業人士將不受限制地北上,更大的空間在等待他們。政府層面的後續行動已經展開,香港貿發局正籌劃組團訪問等事宜,以推動港企和港式服務業的銜接。不過從整體上看,香港更超然一些,其實更多是在觀察協議的落地情況。

  在爭取到實驗性政策項目後,認真落實,以便將新增的香港變量恰當地引入現有的經濟架構中,實現互補或兼容,以造成更大的發展推力,將成為廣東的當務之急。這不僅關係到先行先試的績效,更直接影響廣東施展經濟戰略的步驟和成就。

  社論最後說,粵港經濟早已唇齒相依,借力香港,在金融開放和相關法律完善方面先行一步,將為廣東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動力,也同時會為香港提供更大的發展腹地。鞏固基本面,共同面對未來,踐行CEPA理當責無旁貸。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